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构筑质量控制平台

时间:2022-07-27 03:14:44

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构筑质量控制平台

一、审前调查管理

(一)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组织结构、经营范围、业务活动及其目标,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执行情况,财政财务管理体制,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相关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等。

(二)审前调查的方法。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检查有关文件、报告、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和有关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分析相关数据。根据调查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应对措施。

二、审计实施方案编制管理

(一)制定审计目标。根据不同审计类型和审计项目确定审计目标,一般应包括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二)明确审计范围。审计范围包括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需要延伸审计的单位,有关审计事项。

(三)确定审计内容及重点。内容包括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确定重点的依据包括上级机关的部署和领导的要求,本行业存在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审计组对审前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关注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变动,分析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和线索。

(四)采取审计应对措施。评估对内部控制的依赖程度,确定是否及如何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估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确定是否及如何检查相关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确定主要审计步骤和方法,确定审计时间,确定执行的审计人员。

三、审前学习培训管理

(一)审前培训的目的。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明确审计实施方案、分工、审计目标、重点和方法步骤,了解基本理论知识。

(二)审前培训的主要内容。结合以前年度审计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存在主要问题和审计风险点。学习讨论审计实施方案、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重点专业、理论知识、审计纪律、廉政规定。

四、审计实施阶段管理

(一)审计进度管理。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项目及各个审计事项按计划完成,审计组组长应当严格控制审计进度,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二)审计组现场会议管理。审计组组长应当根据现场审计开展情况,召开审计进点会、审计现场例会、审计组现场总结会和审计交换意见会等会议,并作好会议记录。

五、审计取证管理

(一)审计取证管理的内容

1、审计取证的合法性。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应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并且审计证据应真实、可信。

3、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二)审计取证管理的方法

1、规范审计取证的程序。

2、采取科学的审计取证方法。

3、加强对审计证据的三级复核。

六、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

(一)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内容

1、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的完整性、格式规范性。

2、审计工作底稿相关结论的正确性。

(二)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管理方法

1、审计工作底稿内容的全面性。既要对发现问题的审计事项编制底稿,更要对形成审计结论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编制底稿。

2、审计工作底稿依据的充分性。要加强处理依据方面的引用。既要有对查出问题的定性依据,也要有适用处理处罚的依据。

3、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必要性。审计组组长、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审理机构对审计工作底稿要加强复核,做到及时审查,将复核制度落到实处。

4、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规范性。底稿应当由完成审计事项的审计人员编制。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

上一篇:开展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应重视的六个方面 下一篇:从横向比较看陕西省服务业发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