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时间:2022-07-27 01:37:00

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摘要: 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是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健康人格也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可通过语文常规活动、阅读、作文教学,挖掘语文的人文底蕴,让语文贴近学生心灵与情感世界,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智者交流,从而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感染,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智,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 语文教育;人文底蕴;人格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65-02

人格作为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包括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其中,知,是指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情,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情操、情趣;意,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格;行,是指一个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这就是说,为了使学生能够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不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坚韧的意志品格。而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人的健全人格。在人格形成过程中,中学教育是一个重要阶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挖掘其人文底蕴,创设育人环境,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要实施人格教育,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内涵,追求美好人生,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 语文课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实施策略

1.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已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因此,要“创设民主的教育环境,提倡师生合作”[2]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潜力充分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有利于交往的心理氛围中愉快的学习。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反对一元化,提倡多元化,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感受。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见解,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对于个性脆弱的学生,既要注意对他们的缺点进行批评,使他们在脆弱中锻炼的坚强起来,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使他们不致在挫折中消沉下去;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在集体活动中出头露面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受到锻炼;对于心态浮躁的学生,可有意识的给他们布置一些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去掉浮躁的缺点;对于那些一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科学家和优秀学生刻苦学习的事迹,使他们戒除骄气,刻苦学习。这样,就能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奠定初步的基础。

2.通过阅读,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首先,教师应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过程充满激情,这样能是学生较快进入体验状态。其次。教师要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一段精心设计的导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饱含感情的朗读,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再有,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二 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应处理好人格教育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之间关系。

语文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教育,因此,语文教育理所当然的要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诸种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但语言又是思想的补充,是文化的载体,因此,语文又不可避免的肩负起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格教育等多项任务。可见,语文教育具有多重任务。一味地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就会导致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而如果过分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过分强调人格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则也会削弱语文学科培养语文能力的功能。因此,语文学科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是人文的工具,人格教育应以语文教育为基础,是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的人格教育。

2.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语文教师要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来感染学生。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怡情性等特点,因此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已经形成,对语文教师的话听不听、信不信、服不服,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形象。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带头遵守学校纪律,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并在工作、生活以及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出自己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情趣,以及自己敬业、自律的良好人格形象感染学生。

(2)语文教师要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

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着,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不仅要精通本学科专业知识,还应熟悉并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语文教师开展科学的教学活动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并按照这些规律和特点设计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3)语文教师应不断进取,提高能力素养。

首先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开拓创造能力。另外,语文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品德教育,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课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促使学生人格完善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 刘笑天.《语文教材建设的多维思考》《山东教育》,上海出版社,1996年10月

[2] 恽昭世.《走向未来的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 李学农,陈震.《初中班主任》,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 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上一篇:探索综合素质多元评价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