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源地贷款面临的瓶颈问题

时间:2022-07-27 01:13:08

浅谈生源地贷款面临的瓶颈问题

摘要:目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各方面补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政策因素的制约和存在一些问题。随着逐渐步入还款期,这些问题表现得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将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瓶颈 建议

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生入学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的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从开始实施到现在,明显地提高了高校的入学率和毕业率。2007年至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人数410.48万人,发放贷款金额232.21亿元。具体数据见下图1。

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

2.1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

银行作为一个企业,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银行来说成本高、风险高、利润小,不少地方金融机构出现惜贷、恐贷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高。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校期间是享受免息的,只有在毕业后才需向银行缴纳利息,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部门进行全额补贴,如果财政部门的贴息不能按时到位就会对金融机构造成一些负面影响。②贷前调查和贷后审查难。由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经办笔数多、金额少,所以贷前调查和贷后审查都非常困难。一方面当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家家户户去调查、核实学生的家庭情况,导致有些人为了获得贷款进行其他经营而伪造各种贫困证明骗取贷款;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贷款受理证明录入回执时,由于贷款学生人数多,只能根据学生所提供的家庭贫困证明进行审核。③持续时间长、信用制度不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最长还款期限是14年,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长时间的还款导致资金的收益很低,企业的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其次现行信贷管理体制实行的是授权、授信制,贷款责任终生追究制,只罚不奖,缺少激励,这样使得很多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哪怕经济很宽裕也并不急于还清贷款。

2.2学生对政策理解偏差及还款意识薄弱

①政策理解不全面。有部分学生认为国家的贷款是可以无限期偿还的,往往毕业以后并不着急还款,有一种“占便宜”的心态,最后导致一方面银行为了催缴还款而增加了工作费用,另一方面学生对政策的理解偏差造成了更大的经济损失,偿还了更多额外利息。②社会责任感不强。有些学生认为贷的国家的钱而且在校期间还不用缴纳利息,对学校和政府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一旦可以钻空子贷上款就申请贷款,哪怕本身自己家庭其实可以负担得起学费。这一举动就造成很多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反而因为贷款名额的问题而无法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③学生还款和信用意识薄弱。许多学生只注重于贷而不注重于还,没有良好的还款意识,甚至于工作以后也没有还款计划,也不知道自己每月要还多少钱,很多时候不去考虑还贷,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其次,很多大学生可能不太了解金融机构或者是一些信用方面的规则,不知道其实不还款也是一种信用问题,如果你的信用不好的话,那么以后再想在金融机构贷款恐怕已经不可能。

2.3资助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是发放结构不合理。学校之间发放不平衡,银行之间承担的额度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就算在同一地区不同档次的学校、专业,所得到的贷款比例也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在生源地贷款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对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按期还款的学生并没有制定相关的处罚条例,这也就成了很多学生毕业后不还款的保障。

2.4社会风险和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

若完全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出发,发放助学贷款,金融机构并不热衷,一旦借款人在大学毕业后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收入不稳定,就不能按时还款。而即使借款人具备很高的道德修养,也不能排除贷款带来的经济损失,这对于商业机构来说就是很大的社会风险。而且我国还没有制定针对这一社会风险的社会保障体制,目前的社会征信体系也尚未全面完善,这就增长了助学贷款借款人恶意逃债的侥幸心理,提高了借款人恶意逃债的几率,这种缺乏制度制约而加剧的道德风险将会更加严重,对助学贷款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总结与建议

为了保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完善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应该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加强与学校、政府的相互监督管理与合作。(2)探讨更加灵活的还款方式,实施信用的奖罚体制,完善我国信用监督机制。(3)应尽快建立起一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动态评估制度,加大对学生信息的调查频率,及时更新学生信息数据库。(4)建立完善的关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法律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制约违约现象,形成道德和法律并举的惩罚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毓祁.关于海南省县域试试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调查与思考[J].海南金融,2007.9

[2]朱奕名.对商洛市生源地助学贷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西安金融,2006.4

[3]林淑贤.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瓶颈及对策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

[4]仇华.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

上一篇:浅谈农村宅基地管理 下一篇: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