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时间:2022-07-26 11:30:18

基于新课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新课程条件下的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成性课堂,是互动学习的探究性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中,要确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中心地位。

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程条件下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动手操作,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才会去动手,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手操作,让全体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思考,自主质疑,允许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因此,能够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的思维,情绪涟漪,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当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或忽略老师的引导功能。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实行少教多练、少教多学的原则,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想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活力,就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调整,将少教多学、少教多练的数学教学思想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为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中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教学中实行“少教多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运用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和原理,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首先是教学的提问要有艺术性。提问具有艺术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看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思考。高效课堂是指用较少的教学投入能获得相对较高教学收获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高效,其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课程条件下,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也成了教师教学的理想追求。但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老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只要学生动起来了就能达到课堂高效的效果,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计、引导和推进作用。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应该起着多元的作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推动,所谓的高效课堂只能是短暂的有效,不是真正持久的高效。

其次是教学安排要有艺术性,要抓住教学重点。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教学,不能用同一个教学要求去要求全体学生,对那些学困生要由易到难,不要一下子就希望他们什么都会,教学要有耐心。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有些学生对小数不能理解,我们可以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地引导他们学习。

数学教学过程是循循善诱,是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都要有艺术性。教学方法上要做到诱导思维、点拨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将启发与唤醒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其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少,数学知识的内容以计算为主,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多练习,才能对数学知识加以巩固。教学一定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针对不同的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和练习。要引导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数学练习老师都要去精心设计,要让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变得形象、生动和有趣,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能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2.把握好教学环节

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如课前预习,有许多学生不习惯课前预习,认为数学不好预习,实际上数学学习中课前预习十分重要,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预习,上课时听讲就容易多了。再如,课后练习与巩固,学生课后能主动地复习与巩固对于学好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复习的习惯。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博闻强记,然而却缺乏新教改所要求的创造性思维,难以让学生达到全面的能力提升。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参与进来,没有让师生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则难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

3.教学反馈,促进互动推进

教学反馈,就是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从反馈的信息当中,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教学信息的反馈同样也是教学互动的形式之一,是师生之间的一个磨合过程,师生之间需要通过这种信息反馈的形式实现整个互动的良好运行。

上一篇:注重教材开发,开启小学抽象思维之门 下一篇:体会高效课堂的魅力,感受数学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