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

时间:2022-07-26 09:50:56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以及其他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性能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也给其施工质量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较为突出的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施工的裂缝问题。这不仅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成品的外观,更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简单的讨论和分析,并就其解决处理办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裂缝的产生,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裂缝;问题;处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逐渐向着造型复杂化、规模大型化的方向迈进,混凝土工程在整个工程施工项目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其施工质量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也是反映最多的就是裂缝问题。施工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它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是较为严重的。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简单的讨论和分析,并就其解决处理办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建筑工程尽可能的减少和避免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不断促进和推动我国建筑建筑工程行业的长效、良性建设和发展。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

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合格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骨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组成。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配置混凝土用的材料如果质量不合格,亦会导致结构产生裂缝。

2、 施工技术的作业不规范

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影响着裂缝的产生。例如,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在预制构件制作、浇筑、起模、拼装、吊装、维护等环节中,任何一项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技术作业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建筑物结构出现斜向、横向、纵向等各种形式的施工裂缝,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

3、 建筑结构的塑性收缩

即为塑性收缩裂缝,通常出现在建筑物结构的内部和表层部位。它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墙体结构中的混凝土因其由于表面湿度和水分不足,导致其在未完全凝结干透之前就出现收缩现象,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4、 温度变化大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并在其内部不断的聚集,造成结构内外温差的增大,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表面拉应力的产生,并在其作用下逐渐形成裂缝。同时,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的气候温度变化,也会对混凝土工程造成影响,在长期的热胀冷缩作用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就容易出现裂缝。

5、 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裂缝中,除了由温度差异导致的裂缝,最为常见的就是由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裂缝。这类裂缝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通常较大,且不易弥补。建筑物出现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地基土质的松软不均、建筑模板的刚度不足、构件支撑的间距过大等等。当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时,会在其表层和内部产生力量不均的拉应力,导致建筑结构正在其作用下逐渐产生开裂现象。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的处理对策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裂缝的产生原因,建筑施工单位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措施,来提高和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从而有效的减少和避免裂缝的出现。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施工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它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保证,因此,必须要严格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把关。

1)加强水泥的控制。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合理选择水泥的类型和标号,并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通常情况下,要优先选择标号较高的水泥,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它的用量。

2)加强拌合水的控制。施工单位要在混凝土配比前,严格计算拌合水的用量,并对其温度、计量等进行仔细的复核。同时,还要不定期的检查水泵周围的环境情况,对杂草、淤泥等杂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并将其对水流量的影响纳入到水量计算中去,以确保用水计量的准确性。

3)加强骨料的控制。施工单位要严格根据设计要求,对骨料的类型、级配、含泥量以及含水量等指标参数进行认真、细致的把关。

4)加强外加剂的控制。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掺加相应的外加剂,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使用高效减水剂类的外加剂时,一般是先将其称量,然后再装袋使用,通常是每盘一袋。

5)加强时间的控制。施工单位要对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每盘的拌合时间要超过3min,从而确保外加剂能够充分的同混凝土进行融合,并在其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6)加强塌落度的控制。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对不达标、不合格的混凝土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废弃,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

施工单位要严格规范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对体积较大的混凝土工程要采取分层浇筑、逐层振捣的施工方式。通常浇注的顺序是从混凝土构件的一侧往复对另一侧实施移动浇注,也就是指在完成一层浇注后,将泵管返回按其先前的浇筑顺序进行再次的浇筑,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工程的布料均匀性。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通常每层的厚度要小于30cm。此外,在振捣作业中,振动棒的振捣时间每次不超过20s,与模板边缘的距离不小于20cm,并要将混凝土振捣至泛浆状态。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温度控制

针对建筑工程裂缝产生原因中的温度差异,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工作,从而降低温度应力的产生几率,进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其措施包括以下几种,即:

1)根据实际需要,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严格的把控。

2)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可以用冷水降低碎石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的目的。

3)预先在混凝土中进行冷却管的埋设,并通入冷水对它的内部进行降温。

4)当施工时间处于夏季时,要适当减少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面的散热良好。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养护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效减少和降低裂缝产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工程的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养护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1)施工单位完成混凝土工程的浇注作业后,要对混凝土的外露面进行适当的养护,通常是用塑料薄膜或草席对其进行覆盖,以确保其温度和湿度。

2)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散热或保温工作,防止出现表层温度的梯度变化,以避免它因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

3)在冬季施工中,要及时的控制好混凝土的浇注温度。

结语: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及其人员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建筑工程在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温度以及养护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便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避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裂缝的产生,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建筑工程的安全、正常、可靠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凡.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2(09)

[2] 徐海波,佟江.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分析[J].大观周刊,2012(51)

[3] 章海东.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J].山西建筑,2012(04)

[4] 曹光中.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改进措施[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10)

[5] 张磊.建筑工程结构的裂缝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2(12)

上一篇:浅谈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下一篇: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