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研究

时间:2022-07-26 06:20:50

基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研究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9—),女,汉族,天津市人,会计学硕士,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吴霞(1989—),女,汉族,湖南省常德市人,会计学硕士,单位: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摘 要:关联交易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容易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盈余、转移利益的工具,给投资者造成直接的财富损失。由于我国的市场体制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外监管力度不够,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大肆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破坏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经济效率。

本文主要以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大股东以非公允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掏空型关联交易的常用手段,最终得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以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

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大量的关联交易,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关联交易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形式也不断翻新。从理论上讲,关联方交易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成本,使参与双方受益。然而,关联交易也十分容易成为上市公司利益输送的工具。具体到我国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治理机构不健全,法律上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体系也不完善,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件频频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从原国有企业剥离出部分优良资产,分拆上市,以满足证券监管部门对新上市公司的各方面要求。这就导致上市公司与原企业集团之间频繁发生关联交易,控股股东可以通过高比例的关联购销方便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当控股股东通过一系列非公允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时,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随着相关案件频发,关联交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本文对于掏空型关联交易的研究,有助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了解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种种关联交易手段。另外,本文对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防范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非公允关联交易滋生的制度性根源,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以及监管部门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关联交易下的大股东掏空行为分析

(一)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资源,掠夺中小股东财富时,或直接占用,或暗度陈仓。关联交易的形式多种多样,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产品购销、资产购销、租赁、资金占用与关联担保。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为大股东提供担保的行为,关联担保使上市公司承担了额外的财务风险。大股东以关联担保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上市公司,一旦大股东无力偿还借款,其责任将由上市公司承担。与其他手段相比,资金占用与关联担保都更容易“暴露”,引起市场监管部门的注意。

(二)公司被掏空的原因分析

1、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在中国,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带来的往往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统一,而大股东手中的控制权比例往往大于其收益权比例,当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管与抗衡力量时,大股东会利用手中的控制权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控制私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2、外部监管不严

外部监管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公司被掏空间接诱因。在内部治理失效的情况下,外部监管部门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能及时发现、制止公司的违规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外部监管的滞后,为大股东掏空行为提供了充分的时机。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完善监事会的职能

与国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往往地位较低,利益相关者不能有效地形成对董事会的监督。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应明确监事会的职能,加强其监督作用,并促使上市公司为监事行使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上市公司也应积极聘请有才能、有实力的专业人士作为监事。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与监事的职责类似,都是起监督作用。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设有独立董事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独立董事却常常面临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尴尬境地,甚至被大股东控制,不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如果独立董事的职能和失职后的法律责任都通过立法得到明确和强化,独立董事将对控股股东形成有效的制衡。

(二)加强法律建设,加大惩治力度

1、完善各项法规的职能

《公司法》应当对关联方、关联交易做出明确科学的界定,对违规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惩治措施做出原则性规定,让相关部门对关联交易的监管有明晰的法律依据。《证券法》应当着重对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规制,明确对关联交易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而《企业会计准则》则应完善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规范关联交易的确认及披露制度。

2、完善股东诉讼机制

目前,我国法律对于中小股东合法利益的保护十分欠缺,诉讼机制也不够健全。只有当上市公司因作出虚假陈述,导致股东利益受损时,小股东才可以提讼。

(三)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

1、关联交易定价政策的披露

定价政策对于关联交易来说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也是判断关联交易是否公允的基本依据。查看上市公司的年报,在涉及定价政策时,大多以“按公允价格结算”,“以市场价格作为交易的基础”,“按双方协商定价”一语带过,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说明及证据。监管部门应要求上市公司详细地披露关联交易的具体定价方法,对确定交易价格的依据做出具体说明。另外,上市公司还应详细列出关联交易价格与非关联交易价格之间的差异,方便公众对其价格的公允性作出判断。

2、在财务报表中增加对关联交易的披露

在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关联交易的有关事项通常只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而投资者经常会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财务报表中,若在财务报表中增加关联交易的明细科目,比如关联销售收入,关联应收应付款等,使关联交易的相关情况一目了然,清晰易辨。

3、关联交易重大事项事前披露

重大的关联交易事项,若造成了对中小股东的侵害,如果只在成为既定事实之后再进行披露,将增大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难度。而事前披露能有效防止大股东的操纵行为,为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提供条件,能够起到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Johnson S.,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et al. Tunnel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 22-27.

[2] Jian ming, T.J.Wong,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unneling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Corporate Groups. SSRN, Working Paper.

[3] 佟岩、王化成,关联交易、控制权收益与盈余质量 ,会计研究,2007(4).

[4] 陈晓、王琨,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改革,经济研究,2005(4).

[5] 郑国坚,基于效率观和掏空观的关联交易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9(10).

上一篇:浅析绩效管理在当代企业发展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企业核心员工激励问题的反思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