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省马铃薯主粮化发展

时间:2022-07-26 01:16:11

浅析云南省马铃薯主粮化发展

【摘要】 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标志着在小麦、稻谷、玉米之后,马铃薯已“晋升”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这在马铃薯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如何让“亦菜亦粮”的马铃薯更加凸显主粮价值,关键就要在产业化上做文章。云南省作为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应加紧制定或调整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策略,研发主粮产品。毫无疑问,用产业化手段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必将加速马铃薯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马铃薯 主粮化 产业 策略

一、云南省马铃薯发展现状

云南省是全国马铃薯最适宜种植的产区之一,其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让马铃薯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供应,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云南马铃薯平均亩产仅1吨多,国外发达国家马铃薯亩产接近3吨,云南马铃薯提高单产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目前云南省自育马铃薯品种中,像“合作88”、“云薯202”等都是适宜加工全粉的品种,多样化的品种结构,将为马铃薯主粮化奠定品种基础。

2014年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10.9万亩,鲜薯产量1361万吨,平均单产1346千克。近10年来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了近3倍,平均年增长68.4万亩。若按每5斤鲜薯折合1斤主粮算,云南马铃薯总产相当于272.2万吨主粮。马铃薯在云南粮食消费中的比重为13%左右,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为45%左右。马铃薯主粮化,或将给云南马铃薯带来加快发展,形成大产业的契机。

二、马铃薯主粮化为云南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马铃薯主粮化不仅有利于云南保障农民口粮基本自给,而且有利于马铃薯深加工增值,更有利于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为主粮化提供支撑,小土豆有望成为大产业。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实施后,淀粉加工环节不仅能消化那些个头小、薯形差、外销难的马铃薯,还克服了鲜薯难以长距离运输的问题。但主要来讲,马铃薯主粮化为马铃薯的生产与加工提供了百年难得一见的机遇。

1、国家资金扶持力度加大,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

1月6日,农业部将马铃薯作为第四大主粮的消息将成为我省马铃薯种植发展的一大机遇。“主粮”和“非主粮”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成为主粮作物,在产业上将享受到更多的扶持、优惠政策,在科研上,也有大量的项目资金投入用于开发新品种等的研究。

目前云南省对于马铃薯马原种扩繁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比其他主粮来说处于补贴较高,但粗算一下,种植马铃薯的亩投入约为水稻、玉米的两三倍,因此想要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补贴必不可少。

2、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大力扶持马铃薯生产、贮藏以及加工

鲜食只是马铃薯吃法的一部分,马铃薯真正担当起主粮的角色,是加工成全粉进一步开发,比如与面粉或者米粉配比,加工成北方人爱吃的包子、馒头、面条,南方人爱吃的米粉以及各种糕点等。因此对于加工企业而言,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来得正是时候。

从政府层面,将会进一步加强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把马铃薯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化扶持重点,推动马铃薯精深加工,逐步提高马铃薯加工转化能力和商品化水平,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同时开展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改进和完善主粮化加工工艺,搞好主粮化消费宣传引导,真正让马铃薯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主食。

三、云南省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存在问题

马铃薯主食开发,思路是清晰的。正如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指出的,要牢固树立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但毋庸讳言,马铃薯主食开发道路漫长,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道高坎儿,需要科学规划,理性翻越。

1、居民消费接受难,形成消费气候需要长期引导

在云南,马铃薯曾经是高寒山区农民的主粮,现在作为“配食”,大街小巷的炸薯条、烤洋芋,快餐店里的土豆泥、小零食薯片等深受消费者喜爱。云南马铃薯人均消费量仍然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马铃薯主粮化,云南先行有基础。然而作为主食,马铃薯似乎还并未被大家认可。用小麦、玉米加工成的包子、馒头等主食,早已为人们所接受,而用马铃薯来加工制作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能否被接受还是个未知数。

2、产品单产低,品种繁育不够,形成高水平产业难

2014年云南省马铃薯鲜薯平均亩产1346公斤,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造成马铃薯产量低的原因,一是缺良种,二是缺良法。目前,良种制约问题尤其突出。长期以来,云南大部分地区一直采用传统粗放的自留薯种种植方式,马铃薯自留种种植方式达因病毒积累传播导致马铃薯代代退化。目前,云南省1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中,80%的土地长期处于低产状态,潜在产能被严重浪费,品质呈退化趋势。

3、支持政策少,补贴低,薯农种植积极性难以发挥

近年来马铃薯市场不稳,种植成本偏高、收益不稳、整体效益不高,导致目前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而马铃薯主粮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丰足的原料供应,这就需要政府出手,扶持鼓励农民扩大种植,提高产量,确保供应。欧洲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补贴特别大,种植、加工、收储、销售各个环节都有补贴,如果云南省对马铃薯产业的补贴力度加大,产业发展会很快。

4、价格波动起伏大,企业与农户深受其害

伴随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云南省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将会大幅增长,其产量也将大幅增加,一旦发生“滞销”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广大马铃薯种植户。

市场价格过高,将导致马铃薯加工企业原材料价格过高,不利于加工企业的发展。前几年云南有企业将土豆加工为淀粉、粉丝等,但是由于经济效益不好,从2009年这样的土豆加工企业就停产关门了,土豆的价格为一两块钱一公斤,五六公斤的土豆才可生产1公斤的淀粉,一公斤土豆淀粉、粉丝的成本为5至12元而售价仅为6元左右,利润很低。但若压低土豆成本,农民种意愿将会减弱,因此马铃薯价格问题严重影响了云南省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发展。

5、加工企业少,加工能力不足

2010年,云南省已建成淀粉、精粉、炸片、粉丝、速冻薯条、膨化食品等马铃薯加工企业仅13家,年可加工鲜薯100万吨。其中较有品牌知名度的有切片型马铃薯片企业有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天使食品总厂、云南鲁甸县理世实业公司和云南宜威鑫海食品公司等。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有:云南润凯淀粉公司淀粉公司、云南昭阳威力淀粉有限公司、云南华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加工企业少、实力弱、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马铃薯主粮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

四、云南省应对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措施

1、未来发展,育种技术提高是关键

马铃薯为无性繁殖作物,野生种质资源抗旱、抗寒的优良性状很难被直接“拿”过来。从技术层面来讲,从育种方面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是现实可行的,而且不难做到。我们应在在提升马铃薯种薯品质上下功夫。继续建设新技术示范基地,引进扩繁市场看好的保健薯新品种、企业需要的高淀粉新品种、适合南方专用的新品种以及适合全粉生产的主粮化品种。

2、合理引导应对市场风险

(1)要加大种植指导力度,避免盲目种植引发马铃薯销售难,同时,要加大马铃薯储藏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马铃薯的储备能力,鼓励合作社和企业多收购;(2)要动员农户充分利用已有的蔬菜保鲜库贮藏窖等多贮藏,避免短期集中销售,延长销售时间,实现反季节均衡销售;(3)粮食市场不能放开,对马铃薯也应该像其他粮食一样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

3、合理调整马铃薯种植结构

由于中国人种植马铃薯一般作为菜食,人们多愿意种植价格较高的蔬菜型马铃薯,而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则无人问津,导致马铃薯加工企业原材料价格过高,加工企业投入回报不成正比,行业萎缩,因此必须合理调整云南省马铃薯种植结构,规范菜用型马铃薯和加工型马铃薯的价格。

4、全面实施规模经营和机械化耕作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原料基地实现规模经营;鼓励合作社通过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鼓励营销大户通过建立鲜食菜薯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改造升级,发展以全粉、变性淀粉为主导的产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

5、实施消费导向主导的马铃薯新食品的研发

要使得消费者接受马铃薯作为主粮,特别要在四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外观品质,外观上要吸引人;二是营养品质,要从人们身体需要的基本营养方面多下功夫,向广大消费者宣传马铃薯的营养价值;三是质地品质,严把质量关,通过高标准、严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四是商品品质,通过市场导向、不断强化市场思维,提高马铃薯产品市场化水平。

显然,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云南省稻米、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还需要科技工作者、马铃薯种植加工企业和广大薯农户出艰辛的努力。

(基金项目:云南省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体系建设资助。)

【参考文献】

[1] 陈芳、赵景文:胡小松我国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3(3).

[2] 李文刚: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10).

[3] 刘洋、高明杰、何威明等:世界马铃薯生产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J].中国农学通报,2014(20).

[4] 刘洋、高明杰、罗其友等:世界马铃薯消费基本态势及特点[J].世界农业,2014(5).

[5] 柳俊: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及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5).

上一篇:新经济形式下高校财会队伍建设之我见 下一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研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