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报道的质量

时间:2022-07-26 09:51:39

谈谈如何提高经济报道的质量

[关键词]经济报道;质量;感召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经济新闻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经济报道一直成为各类媒体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经济类新闻报道给读者的普遍印象是枯燥、乏味、复杂,内容常常局限于严肃的题材、单一的形式、较强的专业性等框架之中,远不及娱乐、社会民生等类型的新闻题材那样生动有趣,或贴近生活。如果记者把经济新闻写得通俗些、生动鲜活些、贴近生活些,这样的报道就会变的厚重起来,富有说服力、影响力,就会成为有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接近性的社会经济新闻报道。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摆脱沿袭已久的呆板模式和堆干巴的数字和概念,让经济新闻活起来,就会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就会使受众“悦读”,乐意看,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如何提升经济类新闻吸引力、感染力,抓住受众的眼球,是经济类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如何让经济报道厚重起来,提高影响力和感召力,就要做到宏观的事物微观化,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浅入深。它不仅要求报道经济现象本身,还要求提供有关过去的和现实的各种背景材料,并作深入的开掘,通过对系统的背景材料和新闻事实进行科学的梳理、分析,对新闻主题进行跨时空、立体、多维的综合反映。一句话,有社会影响的经济报道才是真正的经济新闻。重大主题的经济报道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所以,它还要求对新闻主题和新闻事实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现和表述。既要报道发生了什么经济现象,还要阐明它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及其意义。这一点,要求编采人员要善于策划、观察、肯于发现、挖掘,在平凡中寻找出重大经济报道主题,并通过剖析,深入浅出,识繁就简,写出精彩、厚重的带来深度和广度的经济新闻来。

我们知道,大凡经济,都是关系国计民生,老百姓所关心的,但它离不开有关数字和一些抽象的趋向、预测,还有数字、图表、统计等等。与其他新闻不同,因为缺乏可读性,很容易使普通读者厌倦。新闻传媒的经济宣传报道,其任务是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现在一些媒体刊播的很多经济新闻就事论事,见物不见人,表现形式呆板,一般都题材老化,写法陈旧,作者不满意,受众看不懂不买账,理解不透,自然就无人关心。这是现今媒体许多经济报道的共性。让经济报道厚重起来,就要使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使重大经济报道活起来,真正贴近受众,向受众靠拢,离受众近些,更近些。我们要学着把写人与写企业共同融于经济新闻中,让受众感觉经济新闻不再单纯是数字,感觉经济新闻有灵性,有活力,有看点。要想使经济新闻报道厚重起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我们还要不断去寻找经济发展中刚刚萌芽的社会苗头,抓经济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写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一些经济演变中的社会内涵,这样,使单纯的经济新闻走向社会化,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群。

如何让经济报道活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跑题、不跑调、不搞噪音,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还要在吸引更多受众群上下一番工夫。这就要求记者抓住经济生活的主动脉,深入基层,捕捉群众喜闻乐见,有特色,有新闻性、有生活情趣的东西,下笔时立意准确,鲜明地反映出受众所关心的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同时以新闻事实为铺垫,把记者的思想、观点、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还应该因时而变,不断拓宽选题领域。我们要学会围绕改革与发展中,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涌现出的新热点和新情况,开展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比如新农村建设、三农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消费市场等,这些选题都属“热门”,写出来自然耐看、受看。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要找好新闻角度,一篇好新闻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报道角度尤为重要,对于经济报道来讲,也是如此。报道角度是指采写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不同,报道新闻事实所采取的不同侧面和手法。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要学会创新,其中包括选题创新、采访创新、写作创新等等。我们在写经济新闻时,不能只从正面看事物,要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去观察、描绘来选择角度;不能眼盯事件表面现象,不挖内涵拿笔就写,要深入分析,学会比较,抓住事物本质特点,再下笔;要善于捕捉问题,用新思想向高深层次转变,要改变只为单位和领导写稿,没有独立见解和自己思想的旧习惯,学会以大众化,用平常心去采写经济新闻。总之要使经济新闻从领导者和工作角度转向群众、消费者和生活,由平面视点转向立体的透视和深层的折射,从多方位多侧面视点到对经济事物全方位的立体扫描,这样有深度、广度,社会化、理论性、趣味性的经济报道一定会得到受众喜欢的。 (编辑/刘佳)

上一篇:小议广播中的另类 下一篇:谈画面作为一种符号在舞台上及电影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