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

时间:2022-07-26 07:22:56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初探

近两年来,我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优秀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配角”,优秀生往往比中等生、学困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合作学习它能使每个成员获得的机会均等,而且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对学困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等都有明显的作用.下面是我尝试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探究方法.

一、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

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常见的组织形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使用次数较多,通常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时运用。如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等生对学困生的良好带动作用,增大训练次数,激活每个学生参与热情,能产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知识共享的效应,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成员间的互相了解,实现更好的合作。但这样的合作小组,座位与成员相对固定,容易形成优秀生主宰,学困生长期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养成依赖的思维定势的情况,难以保证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共同得到提高。注意小组活动的变通性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异质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途径。

1、优等生带领。优等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领头羊和组织者,除自己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外,更重要的是能组织组内成员围绕目标共同学习,归纳成员的发言要点,鼓励中等生畅所欲言,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观点;教会学有困难的同学先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理解要点,继而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解,营造小组融洽的合作氛围,使组内各层次的成员乐于接纳对方,又快于倾吐自我,使学习小组真正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2、中下生优先。由于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下等生在面对接受新知识、归纳分析等学习任务时,往往需要更多思考和准备的时间。如果一味地强调优等生的作用,无视这种“时间差”的存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在优等生的滔滔不绝中放弃了主动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3、成员分工汇报。数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色的学科,它为多层次地开展合作小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异质合作小组的成员组成,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混编。教学时可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明确指定给相应的小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各自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有机地将各自的学习成果组合后,圆满达到学习目标。汇报时每人负责阐述自己负责的那个部分,并力争将这个学习成果融入整个学习小组的成果中,为提升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而努力。

二、重视组间活动的灵活性

1.同水平合作。数学教学中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的,是分别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有的目标需要全员掌握,有的则针对高层次学生的进一步提高,有的是需照顾较低层次学生的,因此,同等生的合作小组的组成,也可以在一些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例如“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差差合作”,如果我们不加辨别的单一的使用交叉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使他们形成全盘接受的消极心态,进一步地扼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互组合,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教师首先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定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各层次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不同进行同等程度合作分组,开展学习活动。

2、同任务合作。按座位组成的小组通常由六名到七名学生组成,是小范围的合作。如何扩大合作的范围,更合理地整合信息,以解决资源有限、交流范围不够开阔等问题,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先将学习资料分成几个部分,分给每组中的各个成员。由各组中领到相同学习任务的同学离开本组,组成相同议题的“讨论组”,集中讨论手中的问题,得出有关这一问题较为完整、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把这个学习成果带回本组,轮流把自己学的这方面内容讲授给其他组员,全组成员将“讨论组”带来的信息与其他知识相结合,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同任务合作的方式,实现了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合作学习。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中,课文针对同一个例题有两种思路,一种运用代数方程的解法,一种利用图象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题,两种解题方法,构成两部分学习内容,交由不同的“讨论组”学习,再运用合作小组的形式交流,传授“讨论组”的学习成果,使全体同学在充分交流之后都能较好地体会代数解法和数形结合解法的独特美丽。同学们在传授和采纳的过程中扮演了“传授者”和“学习者”两个角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而且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合理的分组,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然后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最后进行全面评价,进一步促进合作学习的展开。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正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教师合作学习教学中调控能力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等等。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更好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摸索。

上一篇:职高生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之我见 下一篇: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