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优化问题

时间:2022-07-26 05:16:25

浅析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优化问题

摘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融资作为公司重要的理财内容,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有效的融资决策和合理的融资结构能够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有效。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优化方法和建议,以期更好的发挥公司财务管理中融资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融资结构优化

融资结构是指资金总额中各种资金来源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包括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为资金需求者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广义的企业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盈补缺的经济行为,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融出;狭义的融资是指资金的融入,即企业筹资。根据来源,我国企业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股票筹资和各种债券筹资。

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额现状

我国企业资金主要有三大来源,按其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是银行贷款、股票和企业债券。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从总体上讲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方式受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企业自控能力较低。发行股票融资作为企业的第二大资金来源,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发展迅速。而部分企业通过负债融资,使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说明这些企业内部留存收益不足,净利润增长跟不上资产增长速度,资产利用率不足,没有合理有效的利润分配政策。

二、企业融资结构优化方向和办法

优化我国企业融资结构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改变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问题,广开财路吸引资金;其次,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保证融资渠道畅通有效,例如法制建设、相关中介机构职能和监管措施以及风险控制等问题。

(一)积极开拓资金来源,创新融资工具,改善企业融资结构

首先,扶持债市发展,鼓励企业发行可转债。在现有债券基础上,适当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目前,我国对企业发行债券政策保守,且债券融资比例在企业四大资金来源中比例最低。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应该适当放宽企业发行债券的门槛,支持盈利能力强而且偿债能力可靠的企业发行债券,充分利用税盾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经营,使我国资本市场获得平衡发展。具体措施可以将企业根据盈利能力高低、偿债期限和金融等偿债能力指标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制定严格的债券发行程序和等级,改变“一刀切”的现状,允许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和资金流动性发行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券等债券品种,丰富债券市场产品。

此外,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继续鼓励发展可转债融资方式。目前我国可转债融资处于波动增长趋势,制约可转债发展的问题主要是可转债定价问题,避免可转债随股市大起大落的发展瓶颈,对此可以考虑实施投资者保护利益条款,充分发挥这一融资工具的套期保值功能。

其次,鼓励不同类别企业采用适合自身行业发展需求和特点的融资方式。如对基础农业可以采用政府财政扶持和补贴办法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对基础设施生产、制造和建设行业,可以由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和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将该项目转让给有关政府机构的融资方式;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则可以引进风险投资融资方式;对于交通运输业可以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方式,由于其具有先使用,后支付的特点,企业可以先使用熟悉设备性能后再决定是否留购、续租和退租,同时租金固定免受通货膨胀和设备老化陈旧等风险。

第三,鼓励融资工具创新,在使用传统融资工具基础上进行创新融资。目前,我国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需要政府适当放松管制,为金融创新创造有利的化境,其中需要加强如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政府监管和金融市场的关系,政府监管只能范围应着重放在监管金融市场参与者行为方面,而不是金融产品;二是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多样化,拓宽企业资金来源,引导融资工具创新,如鼓励企业短期融资券、市政债券发行;扩大票据市场主体,丰富票据种类,加快企业票据市场发展;三是加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制。在现有市场发展基础上,平衡证券市场、银行间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等市场发展,同时逐步推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公司债券市场等新兴市场。

(二)加强建设配套设施,保证上述融资工具和融资渠道能有效畅通

首先,严格信用评级体系,能够准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随着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改变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监管部门将越来越多地使用评级结果,同时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投资风险防范和承担机制等的完善,对评级结果的市场需求也将不断增加。我国可以建立立体式、动态化信用评估体系。第一,在现阶段第三方评级机构为主体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不同行业内部评级体系,由政府对前两者的评估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把关,争取做到信用评级准确无误;其次,扩大企业信用评级的内容,根据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评估制度,适时提供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充分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实际情况,逐步将宏观风险、行业风险、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等都纳入评估范围。

其次,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强金融监管,探索监管新领域。我国现阶段基本形成了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它们各负其责并进行联合监管。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等为企业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也已出现,这些机构实际上是企业能否上市和发行债券融资的证明人,如何确保它们的证明客观公正、确实可信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金融监管领域的新课题。

最后,严格控制风险,积极探索行之有效而又卓有成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患于未然;二是危机管理,即上述融资工具、融资渠道、金融创新、企业信用甚至监管出现危机时如何把已有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管理过程。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事前和事后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地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经营顺畅的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淑芳、胡真铭.影响企业融资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2)

[2]刘丹、邓鹏.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3]赵军.对企业融资结构和分析和判断[J].财会研究.2007(09)

上一篇:EVA考核体系中的资本成本 下一篇: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