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开化县中小型秸秆生物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运行模式与管理经验

时间:2022-07-26 04:53:21

浙江开化县中小型秸秆生物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运行模式与管理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农村能源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秸秆资源,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在省能源办的技术指导下,我县开始作物秸秆生物气化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2008年在黄石村建设了第一个秸秆两相发酵沼气集中供气试点工程,在成功运行的基础上,09年又新增建设工程9个,分布在5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个工程供气户数在30~60户不等,试点范围和供气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按照集中供气、用气收费,专人管理的运行模式,并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秸秆生物气化利用既消纳了农村大量废弃物,又解决部分无养殖、无场地建池农户的用气问题,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一、试点背景

一是秸秆资源利用和解决环境问题。近年来,由于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问题有加剧的趋势,秸秆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火灾、交通事故等重大安全隐患。因此,秸秆的处理与利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用途径。

二是秸秆生物气化利用需要新突破。一直以来,以秸秆为原料的沼气池,普遍将秸秆直接投入沼气池发酵,因需要定期出渣,导致农户嫌麻烦不愿使用的老问题。尽管当前也将秸秆粉碎处理后入池,但始终没有跳出秸秆直接入池的框框,造成管理麻烦难以推广的局面。

三是当前沼气面临着发酵原料危机。随着农村养猪规模化趋势,分散养殖农户的比例逐年降低,户用沼气原料严重缺乏,从而影响到户用沼气使用效果。

出于上述一些原因,促使我县开始秸秆两相发酵沼气集中供气工程试点建设。

二、两相发酵主要技术工艺

在传统沼气发酵中,秸秆水解、产酸和产甲烷的3个阶段在一个反应池中,很难实现酸碱度的分阶段控制,而且分解慢,原料利用率低,秸秆直接入厌氧反应池易出现浮层结壳。秸秆生物气化集中供气工程采用两相发酵工艺技术,通过发酵条件控制,把水解酸化和产甲烷分别放在不同的反应池中,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离,将秸秆转化成易于消化的“秸秆营养液”,然后进入厌氧反应池生产沼气,防止厌氧反应池可能出现的酸化现象,大大提高秸秆发酵厌氧反应池的效率。同时秸秆液体入厌氧池,避免了的厌氧池需要定期清渣的问题,而且沼液可完全再用于秸秆生化预处理,减少沼液的排放。

三、主要创新点

一是研发新型秸秆沼气发酵厌氧反应器工艺技术,通过发酵条件控制,实现把水解酸化和产甲烷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的两相发酵,大大提高秸秆发酵厌氧反应器的效率;

二是通过预处理复合菌剂的研发,快速破坏秸秆表面的蜡质层,加强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分解,提高其生物转化效率,解决秸秆发酵厌氧反应器启动慢、分解率较低、结壳严重和出料困难等难题;

三是改进厌氧反应器结构,厌氧反应池口采用水封,只要打开防护盖就可直通池子深部,便于池内液体回抽设备的安装和操作,增加了厌氧反应池与水解酸化池循环传质效率,提高厌氧反应器池容产气率,实现沼液完全回用;

四是在工艺控制上进行创新,实现沼气工程管理方便,工程造价低,为其秸秆沼气发酵工程大规模推广提供实例参考。

四、工程运行主要特点

通过一年多的运行,该工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管理更加方便。近年来,在秸秆沼气工程运行中,将秸秆粉碎后添加复合菌料干堆沤后直接入厌氧池,虽然产气效果提高,但仍需要人工定期入池出渣,不利于连续集中供气。因管理麻烦,农户一般不愿采用。应用秸秆两相发酵技术,秸秆液体入厌氧池,避免秸秆直接入厌氧池需要定期出渣换料的麻烦,工程可循环连续工作,省工省时,使长效使用管理更加方便。

二是产气可控性强。秸秆液入厌氧池产气来得快,水解酸化池建在地上,便于不断添加秸秆原料水解酸化操作,厌氧池与水解酸化池液体经常循环回流,可人为调节和控制产气量,为集中供气提供了有利条件。水解酸化池秸秆剩渣可以反复与新的秸秆拌和,促进新秸秆分解,利用率大大提高。

三是产量高质量好。采用两相发酵,避免了厌氧池内料液分层和结壳,使产气热值高、纯度好,燃烧杂质少,加强人工管理,增加料液循环力度,产气率可明显提高。以黄石秸秆两相发酵沼气工程为例,该工程厌氧池50m3,工程启动后,一次投放约4吨秸秆,在常温下可连续正常产气80天,可供10户以上农户正常炊事用能。

四是使用原料广泛。因秸秆添加水解酸化池,厌氧池无需定期出料,使原料应用面更加广泛,它包括:农作物各种秸秆,茅草、果壳、有机垃圾、树叶、粪类物质等等。尤其采用粪便类原料或新鲜秸秆制取的秸秆液入池产气更为理想。

五、工程产生综合效益

一是减轻了农村污染源。秸杆两相发酵沼气工程利用原料广泛,既可用畜禽粪便,又可用农作物秸秆、有机垃圾等等,进一步减轻农村污染源,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二是解决了后续服务问题。千家万户建沼气,面广而分散,后续服务成本高,农民自己对沼气维护又不懂,维护成了烦心事,小问题日积月累成了大问题,影响了沼气正常使用。建设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用气收费,指定懂技术的人管理,使用的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又解决了后续服务难的问题。

三是扩大了沼气覆盖面。农村很大部分农户因不养殖、无场地,无法建沼气池。推广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将解决这部分农户用气问题。另外,以畜禽粪便为主的沼气工程,一般都靠近养殖点建设,远离村庄和居住区,集中供气困难较多。而秸秆易搬运集中,秸秆沼气工程可以选择村庄适宜处建设一个或多个。可以提高沼气覆盖面。把秸秆沼气工程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既解决污染源,又充分利用了资源,还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四是减少农民能源支出。据测算,一般3~5口之家的农户炊事,一天约用1立方沼气,按每方1元计算,全年支出在365元左右,每交1公斤秸秆可以折算0.25元。详见下表:

六、投资成本

工程建设成本:该工程分四大内容:

1、工程运行管理房(内装部分机器设备等)及秸秆堆放设施。

2、秸秆堆沤处理池及太阳棚设施。

3、厌氧池、水压池设施。

4、贮气柜及输气管网设施。以一个供气50户左右工程为例,需投资成本25万元左右。

工程运行成本:按照供50户工程规模,运行成本在3万元左右,主要是日常专管人员工资、原料收集、原料处理用工等支出。具体明细包括:

(1)外购原料、动力费

每吨秸秆收集成本费125元,80吨x125(元/吨)=10000元

电:480度/年x0.52=248元:

水:280吨/年x 120:336元;

(2)人工工资

专管员的维护管理工资]250/月,年支出、5000元:

大换料及粉碎用工费,5次/年x 600元=3000元;

(3)修理费:1400元/年

七、运行管理模式

我县建设的秸秆沼气工程,按照集中供气,联户使用、用气收费、专人管理的运行模式。收费标准,按、立方气收费1元标准实行,根据需要农户提供秸秆时,按每公斤0.125元折算收费,收费用于补贴运行管理及维护等费用。

八、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流量表质量需要提高。用气收费最有效的办法是计量,确保流量表质量是关键,目前流量表生产厂家很多,的产品质量仍有待提高,特别在产品用材上要技术攻关,只有流量表质量过关,才便于收费管理和合理收费。

(二)缺少高效的秸秆水解菌剂。促进秸秆快速分解,是制取“秸秆营养液”的技术关键,也是秸秆两相发酵沼气工程的必然要求,需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研发可快速秸秆的菌剂。

(三)缺少资金使专人管理困难很多。集中供气工程必须有专人管理,目前,缺少经费,特别是缺少运行管理补助资金,虽然工程实行用气收费,但毕竟是低价,收费总量不足,要维持长效管理和维修费用仍有困难。

(四)单个工程过大问题较多。一般按照50-60户供气规模较理想,工程过大,在占地面积,原料供给半径、输气距离、供气能力等方面会显得问题很多。

九、建议

(一)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秸秆沼气。户用沼气因受到发酵原料短缺的影响;存在千家万户管理水平的差异;面临收费服务困难又无专项服务经费投入,致使效益难以发挥的艰难局面。推广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家家户户无需自己管理也能象城里人一样用上管道“煤气”。一个村建一个或几个工程可解决全村农户用气,使项目实施变的简单可行。

(二)加大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资金投入。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是件大事,是一项公益事业,它应该象城市管道煤气设施建设一样用公共财政一次性来投入,从而减轻农村农民的经济负担。秸秆沼气作为生物质可再生能源,能否保证集中供气工程正常运行,关键在于管理是否到位,也反映在管理资金有无保障。因此,在工程运行管理上,希望能纳入公共财政的扶持范畴,就像国家对生物质发电一样,供应每度电政府给予补贴,以确保发电企业的利益。秸秆沼气集中供气虽然采用收费,但收费不能过高,因此建议能否根据工程供气量来安排补贴资金,以确保工程的长效运行。

上一篇:坚持标准狠抓质量打造沼气示范村 下一篇:创新机制谋发展协会服务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