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2022-07-26 04:00:2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目的:探究了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通过记录100例患儿的诊断及治疗的过程,最终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A组治愈率为68.52%,死亡率为5.55%;B组治愈率87.5%,死亡率为0;C组治愈率为81.82%,死亡率为4.55%。结论:HMD特点发病时间早、胸片存在广泛性充气不足、症状渐加重的变化。为对于不同程度的患儿选择的治疗方式存在不同,轻度患儿适合的治疗是如无特殊情况用一般治疗即可;中度患儿适宜选择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重度患儿适宜选择药物配合小儿CPAP呼吸机治疗,注意护理。

关键词:新生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诊断治疗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疾病中占较高的比例,根据数据显示占死亡来源的 30%,特别是在早产儿死亡上占总数的的 50%~70%。且发现胎龄越小,发病率就越高,胎龄大于28周小于30周的胎儿HMD的发生率在70%以上,在30周到31周发病率为45%到55%之间,33周到35周之间几率在10%至15%之间,大于36周的患病几率仅仅1%到5%。[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别称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特征为:在出生后不久(出生后的6~12小时内),出现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和呼吸衰竭。这种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 数量上减少,从而使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肺泡不能迅速且有效的扩张,最终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特点:发病时间早、胸片存在广泛性充气不足、症状渐加重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一月开始,至2013年六月止,于医院按照参照标准共收录HMD患儿100例(男64例,女36例)。男女性别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

1.2 诊断标准

HMD诊断标准以《实用新生儿学》(第三版)[2]为主要参照标准,并进行实验室及X光胸片检查。

1.3方法

所有的患儿在入院后,经诊断检查记录在不同组内,均先进行一般的治疗,治疗一个小时之后,症状若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者视情况改用其他治疗方法。注意护理。

1.3.1一般治疗

要注意保暖。保证患儿体温在36至37℃之间,设定暖箱的相对湿度50%之间;并用监护仪监测呼吸、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咽部粘液);注意营养和液体的入量,第1天5%或10%葡萄糖液65~75ml/(㎏·d),以后逐渐增加到120~150ml/(㎏·d),并补充电解质;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或鼻饲管喂养,热卡不足时辅以部分静脉营养;纠正酸中毒,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正压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保证通气的条件下,剩余碱(BE)负值>6时,需用碱性药,BE负值

1.3.2氧疗和辅助通气

呼吸管理是治疗HMD的重要方法之一,目的在于迅速改善患儿的通气不足而导致的全身缺氧症状,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稳定,在抢救成功率提高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NICU的建立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吸氧和机械呼吸,要点是使PaO2维持在6.7至9.3kPa(即50~70mmHg),TcSO290%~95%,PaO2过高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而失明(吸入氧度(FiO2)大于0.6,时常超过24小时,对肺存在一定毒性,可导致慢性肺部的疾病)。

CAPA是常用呼吸机,还有常频机械通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或ECMO。

1.3.3 PS替代疗法

作用: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呼吸机参数。用法:将表面活性物质(PS)制剂100-200mg/(kg·次)混悬于4ml生理盐水中,由气管导管分别滴入四个不同(仰卧、右、左侧卧,再仰卧),每次均用面罩气囊复苏器加压呼吸1至2min,使PS于两侧肺内分布均匀,若用药后1至2小时可见患儿明显好转,则隔12小时,重复相同剂量。出生后2天内多次(2~3次)治疗,疾病治愈率可提高到90%以上,出生后正常呼吸前就给PS,有预防作用。[3]

常用PS有:Survanta(牛肺),Exosurf (人工合成),Curosurf (猪肺)。

1.3.4 机械通气配合药物治疗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将氧疗和辅助通气加以PS疗法的配合进行综合治疗。[4]

2 结果

表1 A组

表2 B组

表3 C组

综合分析,选择一般治疗43例,氧疗和辅助通气22例,PS治疗17例,机械通气配合药物治疗18例,总治愈76人,部分改善20人,死亡4人。

3 讨论

此病为新生儿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并导致肺泡萎陷。发病率与病情严重程度:与患儿出生时胎龄即肺组织发育成熟程度呈反比关系。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X线胸片:毛玻璃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等。

HMD特点发病时间早、胸片存在广泛性充气不足、症状渐加重的变化。为对于不同程度的患儿选择的治疗方式存在不同,轻度患儿适合的治疗是如无特殊情况用一般治疗即可;中度患儿适宜选择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重度患儿适宜选择药物配合小儿CPAP呼吸机治疗,注意护理。

参考文献:

[1] 史学凯,吴时光,罗晓鸿等.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与机械通气治疗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2):123-124.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1.

[3]张炜婷,付德才,王 莹.308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治疗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4):321-322.

[4] 邱文波,陈 晔.小儿 CPAP 呼吸机配合药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60 例临床观察及护理[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3,34(2):117-119.

上一篇: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放射技术诊断分析 下一篇:利醅酮和阿立哌唑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