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散结膏”对注射胰岛素所致皮下硬结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4-19 05:03:57

“活血化瘀散结膏”对注射胰岛素所致皮下硬结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散结膏”治疗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期间46例需注射胰岛素并已产生皮下硬结的糖尿病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散结膏”外涂,一日两次;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热敷,一日两次,疗程为三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辅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6%,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活血化瘀散结膏;糖尿病;胰岛素;皮下硬结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是一种常见的由药物注射而引起的不良反应[1]。大部分患者因皮下硬结范围的逐渐增大、质地变硬、疼痛而致患者痛苦不堪,且胰岛素因局部的皮下硬结而吸收不良,致使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我院从2011年3月~2013年5月,对72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所致皮下硬结的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活血化瘀散结膏”外用和硫酸镁湿热敷,两组辅予红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目前正在接受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且已产生皮下硬结的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9.3岁;对照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7岁。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9.3年,注射胰岛素时间8个月~5年,平均3.6年。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活血化瘀散结膏”,药物配方:田七、黄芪、生蒲黄、红花、乳香、没药、王不留行、肉桂局部外涂,一日两次;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热敷,一日两次,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局部疼痛、皮下硬结消失者,提前终止疗程)。两组治疗的同时均辅予红外线照射,一日两次。观察期间对皮下硬结的范围、质的软硬度、颜色的变化、局部疼痛、空腹血糖水平等观察数据每半月测定记录一次。观察期间患者注射的胰岛素剂型、剂量如无特殊情况不作调整,饮食与平时保持一致。疗程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三个月后,皮下硬结消失,或范围缩小80%以上,局部无疼痛。有效:治疗三个月后,皮下硬结范围缩小50%~80%,质软,疼痛明显减轻。无效:治疗三个月后,皮下硬结范围缩小50%以下或无变化,质软硬度及疼痛程度减轻不明显。

1.4 结果 详见表1~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表 (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

表2 两组皮下硬结直径治疗前后比较

注:治疗后,两组表皮下硬结直径对比,t=6.243,P

表3 两组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表

注:两组治疗后血糖的控制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

2、讨论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的皮下硬结属Ⅲ型超敏反应,局部免疫复合物病中的类Arthus反应[2]。中医认为此病属“药毒”范畴,主要由于禀赋不耐、毒邪内侵、邪郁腠理,局部经络阻滞、气血凝滞、气行不畅、淤血内阻而致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等,属本虚标实之证。“活血化瘀散结膏”正是以活血行气、化瘀散结为主,补气扶正为辅,佐以温通,使气行血畅、结散瘀消,切中发病之机理。方中田七活血散结,消肿止痛,能行血分之滞。现代药理研究田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炎症病理发展过程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走和肉芽形成等三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说明本药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对抗作用;生蒲黄收涩止血,行血祛瘀,止血而能行血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具有内皮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壁血栓素和前列环素的平衡失调作用,红花、王不留行活血祛瘀、通调经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3]红花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而致的周围血管病变,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保持血管通畅的作用。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黄芪补气,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尤其具有诱发干扰素和调动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肉桂温通经脉,配合黄芪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诸药合用,活血行气、补气扶正、化瘀散结、消肿止痛,标本兼治而收到显著效果[4]。本制剂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诸药合用,活血行气、补气扶正、化瘀散结、消肿止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药物渗透性,更好地吸收利用,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血糖。

参考文献:

[1] 姚丽华.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引起的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2):9-11.

[2] 杨秀梅,刘贵之,韩慧芬,等. 活血化瘀散结膏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所致皮下硬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药杂志,2009,9(5):33-34.

[3] 张英杰.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8):66-67

[4] 何岚,袁强.中药肉桂降血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08;8(10):8

上一篇: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临床分... 下一篇:无痛分娩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