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激活学生主体的十个小方法

时间:2022-07-26 12:23:07

体育教学中激活学生主体的十个小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1

摘要 体育教学中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体育问题情景,优化体育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方法 教师 学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不断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下面具体谈一些方法。

一、忆一忆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让学生先回忆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以便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链。在背越式跳高教学时,让学生先回忆学过了哪几种动作?掌握得如何?掌握了哪些基本知识?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己设置学习目标。

二、读一读

在教师示范动作技术前,要求学生提前读体育课本,使学生明白技术的动作要领、重难点、保护与帮助方法等,这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提供理论储备。

三、看一看

教师示范要注重示范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观察与思考,做到“边看边思”。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时,先让学生读课本,再示范,但不直接做正确动作,而是做三个不同的投篮动作:一是下肢不用力;二是有蹬伸屈拔四个动作;三是仅有蹬与伸,而无屈腕拨球的动作。然后让学生选择。这样既突出了正确动作,又纠正了错误动作,学生便会牢记蹬伸屈拔这一动作要领。

四、想一想

体育教学不单是肢体的活动,更是一门动脑的学科,追求的是肢体与思维活动的有机结合,所以想想很有必要。同时让学生思考,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主体,还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想的内容很多,如在引体向上教学中想一想采用正握为什么比反握费劲?在双杠教学中想一想分腿坐前进时两条腿能屈膝进杠并且怎样才能连贯而有弹性?

五、议一议

议一议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迸发出智慧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在双杠联合动作教学时,让学生议一议摆动动作的原理是什么?这套动作有没有屈臂、屈腿过程?掌握好这套组合动作的关键又是什么?你的学习难点在哪儿?你准备如何突破重难点等等?

六、选一选

课堂上教师要多安排有选择性的练习,让学生按照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器材和场地,独立练习。耐久跑本是一个良好健身的项目,却很不受欢迎,这并不完全是学生怕苦,因为学生能在喜爱的运动中乐此不疲,奔跑的距离远超过单独练习时的距离。所以,要本着如何让学生接纳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置换场地,定位于多种选择。跑道上的跑往往是一种被动的、带有指令无趣地跑,所以学生也就没有愉悦的心情。其实,耐久跑的关键不是跑,而是耐力,跑仅是手段,发展耐力才是我们的学习目标,而耐力的评价方法是测定心肺功能。因此,只要能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有效手段都可供选用。让学生选一选学习的场地、器材、方法等,对学习拥有一定的自,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完成自己学的目标,又能体现出教学中师生地位的平等和民主。

七、分一分

分一分,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应当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注意区别对待,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往往会造成优等生与后进生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而得不到相应的发展。只有采取分一分的办法,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运动中得到满足、找回自信、体验成功。

八、比一比

比一比的主要特点是“竞争”,这一特点非常符合学生争取比赛胜利的心理,因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争中的激烈场面与紧张气氛、本队同学的热情鼓励以及对方顽强对抗、胜利与失败的转换等都能使学生产生多种多样的情绪,这种情绪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一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九、创一创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与思维,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肢体活动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出独特、新颖,并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的体育知识、技术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关键是要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如在课的准备部分,不是在教师指挥下的整齐的徒手操,而是在教师提示下由学生创造四肢及全身的练习;在学习前滚翻动作后,请学生想象出一至二个优美的动作与前滚翻组合起来。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学生们肯定会创造出许多惊喜的动作。

十、评一评

评一评是一个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完善提高的民主化学习过程,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是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掌握技术动作,注重个性的发发展的过程。评一评的方式很多,有师与生的评价,生与生的评价、组与生间的评价、组与组的评价等形式。特别是在每一节课的结尾,让学生评出学习最努力、技能最优美、技术提高最快,进步最大的学生等,并给予表扬,从而不断地激励和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一次体育课上,下起大雨,学生们纷纷跑向教室,我却发现“头疼”学生在收器材。我表扬了他。没想到那位同学不仅在体育课上有了转变,在学习上也有了转变,老师和家长十分高兴。这就体现了评一评的作用。

总之,在体育课上,能根据不同教材和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颜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4.

[3] 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实施之研究 下一篇: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