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时间:2022-07-25 11:36:14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摘 要: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本文探讨了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学习主动性

一、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教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所以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让我们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1)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2)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二、外语教学怎样“以人为本”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

1. 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显然与过去不同。二十一世纪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传授英语基础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还需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其次,要认识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多数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角色。而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作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并认为“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es lively and interesting。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

3. 重视情感因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积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学习的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生理、心理、年龄和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

《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第三个当然是内容,“内容”即主题。在我们每堂好的英语课中,都会有这三者。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引自《学习的革命》) 为了“打开学习之‘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2.激励创新思维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国外学者指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拥有三张“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以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创造力)的通行证。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需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其做法是:

(1)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我们在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

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②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 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

(2)注重语言交际功能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communicate),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不是我教你学。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用英语表示则为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应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虚拟真实情景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3. 坚持外语课堂教学的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信息是指经过努力获得更多的外语信息量,多渠道地提供外语的信息源。针对学生平时听说和阅读课文的外语材料太少、信息量不足、视野不宽的弊端,课堂教学中安排多听一点生动、有趣、幽默的读物,并逐步提高听和阅读的外语语言材料的量和质。高密度是外语实践的内容量大、密度高和学生实践面广,并在同一水平基础上从听、说、读、写不同角度展开,以增加学习外语实践的量和外语实践的人数。快节奏是指用正常的语速进行外语教学,教学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练习轮换紧凑。学生操练外语的内容和学生轮换操练的频率和节奏快速、协调。整个教学过程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束都有强烈的节奏感。多信息要求足够的信息刺激量;高密度要求积极相互交往,增强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的快速反应,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外语积极学习的这些特性能促进学生注意力,积极快速动脑,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仅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They are learning English not from teachers but with teachers. 在英语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Krashen,S.P.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1982.

[2] Krashen,S.P.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3] Richards,J. and Rogers, 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沃斯.德莱顿.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修订版).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12.1.

上一篇:影响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个体因素评述 下一篇:中国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