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价格监管 推进科学发展

时间:2022-07-25 10:06:10

加强价格监管 推进科学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阶段性目标和紧迫任务,是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政府价格监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价格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中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价格监管工作是政府调控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当前价格形势的新情况和中央宏观调控新要求,遵循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监管价格的内在规律,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是当前各级政府及价格部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科学发展观是价格监管工作的指南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价格作为供求调节工具,引导生产与消费,平衡供给与需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决定着宏观经济的均衡性。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反映着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的稀缺程度,直接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并且,在统筹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国际国内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价格作为利益调节的重要杠杆,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变化,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处理好关系民生的价格问题,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反之,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和转化为新的社会矛盾。因此,政府价格监管工作只有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理顺价格关系,规范价格秩序,充分有效地发挥价格调节的正向功能,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保证。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各种因素的一系列的变化,最终都将通过价格反映出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价格在调节供求、配置资源、调节利益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价格机制在自发调节过程中往往也会发生失灵现象,导致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影响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政府的价格监管工作就是要在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正向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针对市场失灵,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对市场价格进行适度干预,熨平价格的不正常波动,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价格调控工作的规律性要求。当前,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内在规律,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遵循这一规律。一是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通过运用多种措施,巩固价格稳定基础,避免价格大起大落,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产生;二是发挥政府定价的杠杆作用。完善政府定价的形成机制,通过价格的替代和传导机制,引导市场价格的运行;三是坚持依法治价。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微观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依法打击哄抬价格、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四是加强价格服务职能。构建社会价格信息服务体系和监督体系,引导生产者合理调整供给,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毫无疑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监管规律,创造性地开展价格监管工作。

宏观调控对价格监管工作的新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宏观调控的阶段性目标和紧迫任务,是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政府价格监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经过近30年的价格改革实践,我国价格监管制度基本实现了从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的过渡。到2005年底,我国市场调节价的比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为95.6%,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为97.7%,在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为91.9%。2000年以来,安徽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的比重年平均已在96%以上,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基本建立。此外,从《价格法》的颁布实施,到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价格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制度、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市场价格监管的制度框架和调控手段初步形成。政府调控价格的能力不断增强,调控水平和艺术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的价格监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其一,我国经济增长处在快速增长的周期,但同时发展不平衡的特征十分突出,反映在价格上,产业分类越来越细,新兴产业大量增加,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它们之间的比价关系越来越复杂,产业上下游之间都可能在成本推动或需求拉动下引起价格波动,经济运行中和价格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增加;其二,在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的格局下,跨区域的商品流动在时空上高度开放,价格传导的过程和环节越来越繁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在价格方面的博弈正在加剧,这一切都增加了价格监管工作的复杂性;其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我国出口较多的加工制造产品和农副产品以及进口较多的资源、投资产品对国内市场及其价格水平,都发生着较大影响。

很显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给价格监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任务新要求。由于受一些相关体制和机制不够完善,以及政府价格监管工作力量和手段相对薄弱等因素的制约,政府价格监管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在增加。当前价格监管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已经影响了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为:

一是价格监管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目前,在全国缺少一个统一的权威的价格信息平台,存在较为严重的价格信息缺失和滞后问题。目前全国性的猪肉市场价格上涨,这与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生猪生产和销售信息不畅通,产销存在脱节现象有着直接关系。

二是价格监管手段和方式不够完备。在推进市场化进程、放开绝大多数价格的情况下,现行价格监管手段与宏观调控的要求还不适应,特别是重要商品物资的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经济监管手段严重缺位,调节规模和使用范围十分有限,难以对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进行有效调控。

三是价格监管不够平衡。在实际工作中,重价格行为监管轻价格预警监管,重城市价格监管轻农村价格监管,重静态价格监管轻动态价格监管,重微观价格监管轻宏观价格监管的现象还相当普遍。长此以往,这种不对称状况,必将阻碍价格调控目标的全面实现,动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基础。

四是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民主化还有待提高。政府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真正做到科学、合理、规范,特别是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比如电力、石油、电信等价格,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一些地方,“价格听证会”还不够透明和规范,“关门定价”、“倒逼机制”等现象,使得政府定价还不能完全反映宏观调控的目标要求,进行主动干预和“反周期”的预期调节。

五是需要同步推进的配套措施还不到位。价格监管工作往往不能从宏观调控层面的开放系统中选准定位,而是单纯地就价格论价格,在较为封闭的监管系统中找寻价格监管的方向、范围和力度,缺乏财政、信贷、投资、税收等政策的合力推进,缺乏其他相关体制性和机制性改革措施的积极策应和配合,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等价格问题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重要原因是,相关体制性和机制性改革政策没有及时对接。价格监管工作孤军奋战,难免事倍功半。

加强和改进政府价格监管工作,迫在眉睫,任重道远。必须依托新的经济形势和价格形势变化的宏观背景,理清思路,正确定位,选准切入点,积极配合和推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以新的思路加强价格监管工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政府价格监管工作,当前需要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进方式,推进创新,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确立全局意识和系统思维。政府价格监管,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要把政府价格工作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中,放在宏观调控、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大格局中。针对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突出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和价格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的目标要求,科学谋划对策,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价格监管水平和监管艺术,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价格监管范围应当覆盖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价格监管形式要依据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供求情况、竞争状况、重要程度和公益性大小,实行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在新的形势下,创新价格监管工作,需要确立系统思维的理念,把全社会价格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注重调查和研究,深入认识和把握价格形成、价格发现、价格传导、价格影响的系统关联与客观规律。要关注新的发展阶段的供求关系,产业结构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价格关系,中长期的价格变动趋势;要重视调查研究价格变动过程中对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影响,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政府管控的公共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的深化改革,将对其他产品和其他行业的影响,要有比较清晰而准确的预见性。在此基础上,深刻认识价格系统的内在关系,从而谋划解决当前价格问题的系统思维和有效对策。

二是加快建立价格信息系统平台。完备的准确的价格信息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也是做好政府价格监管工作的基础。要在整合现有的部门、分散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抓紧建立与全国发展的统一市场相适应的,具有全局性、权威性、综合性的全国统一的价格信息系统平台,避免价格信号失真和紊乱。这个平台不仅要实时反映价格动态,还应当分析和预测中长期价格变动趋势,当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前兆时,要及时进行预警,将价格监管“关口”前移。要建立政府价格信息权威制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促进微观主体理性生产和消费。要通过正确的价格信号和准确的价格预测,为各级政府制定和调整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创新价格监管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和资源产品等方面定价的杠杆作用,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以及市场价格水平的稳定,实现“反周期”效应。根据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状况,加强对市场的供求调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有效平抑价格波动。建立大中城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主要用于对低收入群众和弱势产业的价格补贴。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实行差别价格政策,完善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先进,淘汰落后,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和节约利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反应灵敏、正确有效的价格政策环境。广泛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充分保障消费者、经营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投诉权。大力推进“价格诚信”建设,不断营造公平正义的和谐价格环境。

四是推进价格监管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错综复杂。从宏观上解决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价格杠杆、财政杠杆、税收杠杆、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在政府价格监管层面,需要政府价格部门与各相关部门整体联动,通过建立协调机制,把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起来,形成调控合力。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药品价格、医疗收费、教育收费、房地产价格等热点问题,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和机制,着力加以解决。在制度保证上,要加强价格法制建设,在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中形成依法治价、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加强价格机构建设,增强价格部门在价格监管中的协调力和依法治价的执行力。

上一篇:交通篇:交通业运行态势分析 下一篇:金融 货币政策从紧多手段收回货币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