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实际,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时间:2022-07-25 09:01:52

【摘要】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但教材只是可供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

立足生活实际,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思想品德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现实生活对中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课程要关注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反映中学生的需要。所以,老师应让思想品德回归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实际;教学实效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生活是科学世界(书本世界)的基础,是思想品德知识的意义之源。道德的学习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没有效果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并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贯通,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应体现生活性的特点。那么如何让思想品德回归生活?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谈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方法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因过于追求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也疏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1:在讲授《难报三春晖》一课,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感恩情感缺失现象,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我先发给学生一张卡片,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父母的年龄和生日写在卡片上,并出示给同学看。这时,我发现多数学生面露难色、抓耳挠腮,被这道“易”题难住了!当我让他们出示卡片时,他们都显得很不好意思,只有少数同学知道父母的年龄。我因势利导地教育他们: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但教材只是可供凭借的材料和工具,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所以,我们要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世界。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源,使学生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的状态。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融入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生活性,这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2: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中的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的最后一目,如果从书本到书本进行教学,只要15分钟就可以把书本内容讲完。张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处理,开辟了一个“才艺大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才艺。教学内容为三步骤:第一,才艺大舞台;(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2)叙述自己的或欣赏到的生活情趣。第二,经验分享;(1)对同学表现的才艺或生活情趣,让学生自己自由发言点评。(2)在学习、生活中如何更好地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第三,学会欣赏;(1)让才艺表演的同学介绍欣赏某类艺术的要点。如书法作品欣赏要点,音乐欣赏要点等。(2)结合实际指出在欣赏中要注意的礼节等内容。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它的主要环节有课首导入、课中展开和课尾处理。罗曼・罗兰曾经说过:“惟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教学的过程,应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地育人的过程。要使教学过程生活化,应在以下三个环节中均有所体现。

(一)课前导入生活化。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互作用的起点,教学在课首一环就应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呈现相关的生活事实,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从中孕育相应的课题意识。案例3:讲《男生・女生》一课,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题目。同学们看到题目后,意料中地有些噪动。我接着说:“今天,我们要学的是……”“男生・女生……”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我更是听出了他们的好奇。于是,我巧用课本中的活动题目接着说:“男生、女生,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字眼,但你们想过自己心目中的男(女)生是什么样的吗?”同学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我再“推波助澜”:“今天,我们让男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女生形象,让女生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欣赏和最讨厌的男生形象……”课堂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孩子们在交流中提高了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同学们的眼神中更是闪烁着兴奋。

(二)课中展开生活化。

生活是通过活动展现的,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认知。课中展开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发生感悟;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的共进共长。教学的展开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学生既用脑子想,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感受。课中展开,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师生间平等的精神交流。(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现实生活中自主建构形成的。所以,一节课的课尾不能突然停止,应富有创意地向生活实践中延伸。案例4:学习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后,胡老师让学生回去制作“青少年救护、自护卡”。要求:作品应便于携带,上面印有匪警、火警电话和当地派出所、医院、消防队的救助方式与电话号码等。胡老师还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周末收看CCTV1的《今日说法》并要求写出观后感。这个案例,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为学生行为提供了生机勃勃的表现平台,既复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也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生活世界是构成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能够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内驱力。如果脱离生活世界,学生对生活、人生及世界的真切认识便无法形成。所以,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上一篇:略论班主任如何保持积极心态从事教育工作 下一篇: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