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

时间:2022-07-25 08:38:20

浅谈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因素

摘要: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出发,以青岛市2005年至2015年数据资料为例,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其消费支出成正比,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存款利率对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居民消费;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0-01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成功地从低收入国家跨越到中等收入国家。但是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从短缺经济转向了过剩经济,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改革,在此背景下,研究国内居民的消费因素,进而扩大国内消费,满足需求侧是促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的成功之路。本文以青岛市为实例,探索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二、数据选取及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及初步处理

文章中的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均来自青岛市统计年鉴,其中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2005年为基数。由于有些年份存款利率进行了调整,文章中采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次作为此年利率水平,存款利率查询于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二)模型及回归分析

根据经济学消费的相关理论,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有很多,由于受实际数据资料和其他各种条件的限制,这里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存款利率水平三个作为自变量,即解释变量,依据相关经济模型,将消费模型设定为多元回归模型:

lnY=a+a1lnI+a2lnP+a3lnR+ε

其中,Y为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I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P为城镇人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为各年存款利率,ε为随机误差项。

在SPSS中,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

a. 因变量: lnY

即:lnY=-0.973+1.081lnI-0.269lnP-0.4lnR

三、模型检验及修正

(一)经济意义检验

所求模型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青岛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转换变量lnI变动一个单位,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水平的转换变量lnY就会变动1.081个单位,且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样,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换变量lnP每变动一个单位,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水平转换变量就会变动0.269个单位;当存款利率的转换变量lnR每变动一个单位,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水平转换变量就会变动0.41个单位。

(二)统计意义检验

第一,拟合优度检验:R2=0.995,接近于1,说明设定的模型拟合度很高,即所求模型能很好的解释样本数据。第二,F检验:H0:a1=a2=a3=0,显著性水平α=0.05,在方差分析中,可以看出Sig值0.0000.05。以上数据表明,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自变量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城镇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和“存款利率”对青岛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影响都不具有显著相关性。第四,多重共线性检验,虽然R2的值比较高,但只有lnI能通过t检验,因为模型中存在共线性,需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对剔除不必要的变量。结果仍只有lnI可以通过t检验,所以剔除lnP和lnR两个变量,此时,模型应该为:lnY=1.874+0.778lnI。第五,残差独立性和正态性检验:D-W检验,值为1.235

经过上述检验,可以最终得出的模型是:lnY=1.874+0.778lnI。表明,在2005-2015年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即正相关性。

四、结论

第一,从青岛2005-2015年的实证可以看出,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可支配收入呈正相关。即随着居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消费支出也是不断增长的。

第二,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上涨(即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对青岛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大。

第三,存款利率水平对青岛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没有显著影响。

在全球经济整体处在下滑期的今天,想通过投资、出口来拉动国内经济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只能通过增加国内消费支出来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鉴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要保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节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消费扩大,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孙继艳(1990-),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经济管理。

上一篇:增强研究生就业意识,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 下一篇: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