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完美的世界》中菲利普的男性气质

时间:2022-07-25 06:24:03

电影《完美的世界》中菲利普的男性气质

内容摘要:电影《完美的世界》小主人公菲利普从一个小男孩到小男人的成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男性气质角度剖析了菲利普的男性身份认同、男性霸权、独立和勇敢等男性气质的构建。

关键词:男性气质 构建 完美的世界 菲利普

经典老电影《完美的世界》(A Perfect World)以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刻画,发人深省的颇具社会、道德、教育意义的思想内涵,至今仍能赢得大批观众的共鸣和泪水。该片以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部的一个真实事件为蓝本,讲述了一个叫布奇的逃犯和一个叫菲利普的小男孩,由于相似的生活经历使逃犯布奇与人质菲利普之间建立了一种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关系,在追寻他们心中那个完美世界的旅途中演绎了一个温馨而又悲情的感人故事。《完美的世界》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之作,影片突破了一般劫匪片僵化的传统模式,注重发掘人物身上多侧面的性格内涵,塑造了多个立体化的性格人物。其中,小主人公菲利普,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懦弱小男孩,在与劫匪的一日相处中,成长为一个有自主意识、勇敢、果断的小男人,是影片的主线之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从男性气质角度,剖析菲利普从小男孩到小男人的蜕变。

一.男性气质研究

从根本上讲,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发展是父权和男性本位化不断滚动的历史①。然而,作为社会性别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的男性气质研究(masculinities study)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迅速发展。研究者认为男性气质是一个多样化的概念,不同文化、种族、阶层有着不同的男性气质的界定。男性气质研究的突出代表康奈尔(R.W.Connell),将西方男性气质的多样性表述为支配性、从属性、共谋性与边缘性四种不同类型①。现代男性气质研究更加关注男性之间的关系及其积极潜力,以及男性之间由种族、阶级、性属和其他差异引起的不同影响和权力关系。在男性身份的建构过程中,男性气质被主体表演出来。

二.菲利普的男性气质构建

(一)以性为基础的男性身份认同

菲利普出生在一个信奉“耶和华见证教”的单亲家庭,这个教派的信徒不过任何节日,也不能参加任何活动。但年幼的菲利普十分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丰富多彩的童年,但事实上连吃棉花糖、玩过山车都是违背教义的行为。菲利普的家里没有其他男性,他从小生活在母亲和两个姐姐的周围,缺乏男性身份的认同,难怪电影中另一个逃犯特里对菲利普说“和三个女人住在一起,又没有父亲,你会变成同性恋的”。心理学理论强调男性在儿童时期的性别社会化过程给男性心理带来的冲突和不确定感,并认为正是这些冲突和不确定感使男性一直需要力证自身的男性身份②。在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下的菲利普此时急需男性身份的认同,性能力便是男性气质构建最根本和最快速的途径。K·普卢默(Ken Plummer)认为,直到性角色理论被解构之前,男性气质在性方面的表现,一直被解读为应该是充斥着权力的、强烈的、受自然本能驱使的、难以控制的、中心的③。性能力的强大,是男性自我认同的主要标准。菲利普很自卑,因为另一逃犯特里嘲笑“你的那里真是够小的”,他刚靠手中的手枪建立起来的男性的强大顿时荡然无存,菲利普一直没有忘记这种性的不自信,以致于他在布奇面前换衣服时羞辱般地说出了他的尴尬“我的那里很小”,布奇看了后回答“你这年纪的小孩有这么大很不错了”,菲利普的脸上立马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他的男性身份感瞬间找回。

(二)以枪为依托的霸权气质

男性气质的另一表现是父权秩序中的霸权,霸权的男性气质控制着社会上所有其他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强调坚忍不拔、无懈可击、身强力壮、统领优势等。在电影《完美的世界》中,小主人公菲利普的霸权式男性气质体现在对枪的接触、认识和使用上。在菲利普的严格家教中,他是不可能接触到男性霸权和暴力的,更不要说接触象征权力、强势和暴力的枪了。整部影片中,只有三个场景是有关菲利普和枪的接触。菲利普对枪的首次接触发生在布奇和另一逃犯的破门而入之后,布奇命令菲利普把枪捡起来并指着布奇说“把手举起来”。此时的菲利普不具备霸权式的男性气质,他不知道在家人遭受危险时,真正的男人会毫不犹豫地用武器来保护家人。紧接着,邻居老头持枪闯入来帮忙,布奇在菲利普面前现场展现了男人如何用枪来体现权力与强势,菲利普第一次感受到了枪能让男人更男人。菲利普第二次接触枪是在车子里,布奇叫他用枪指着他的逃犯同伙,一个无恶不作的逃犯在菲利普手中的枪的威慑下变得收敛了许多,这一次,手中的枪让菲利普找到了男人的霸气、力量和权力等一系列男性气质的象征。菲利普第三次握枪并开枪射杀布奇,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和转折点,也是他男性气质构建所达到的完美巅峰。夜晚,布奇和菲利普在车中休息,被当地黑人农工迈克发现。迈克盛情邀请他们到家中过夜,布奇爽快答应。第二天,布奇哄着菲利普和迈克的孙子玩耍,气氛轻松活跃。但迈克却因一点小事打骂孩子,盛怒之下的布奇将其捆起来,并用枪逼迫他向孩子道歉。菲利普被眼前的一切吓坏了,他担心布奇会杀死迈克夫妇,于是悄悄偷走了布奇的枪,并艰难地扣动扳机,布奇腹部中弹。惊恐的菲利普将枪扔到了井里,独自向远处跑去。从第一次拿到枪,却不敢反抗,保护自己的妈妈和姐姐,到主动偷枪去保护生命受到威胁的陌生人,我们可以感受到菲利普的成长,作为男性的心智和行为的成长。

(三)独立、勇敢、果断、机智的男性气质

菲利普很少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他也从未有过自我决定的独立行为。在和布奇的逃亡中,菲利普学会了独立、勇敢、果断、机智等社会赋予男性气质的理想模式。起初,菲利普是作为人质被胁迫和布奇一起逃亡的,他本来有几次机会可以逃脱的,但他选择了继续这种刺激的旅行。在布奇杀死了同伙特里后,他没有强迫菲利普上车,而是问“要跟我来吗?”,菲利普惊魂未定,却第一次独立地做出了继续前行的决定。一路上,布奇创造机会让菲利普享受独立自由的乐趣。在友谊商店外,布奇已被警察跟上了,而菲利普还在商店里,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布奇仍不忘给小男孩以独立选择的权力“来不来?由你决定”,菲利普再一次选择了冒险。在甩脱警察的追捕后,布奇带菲利普去玩“不请客就捣蛋”的万圣节游戏时,遭到了菲利普的拒绝,当得知是由于,他的妈妈不准他玩时,布奇严肃地告诉他“菲利普,我在问你,不是问你的妈妈和耶和华,你要不要去玩不请客就捣蛋?”,这一次菲利普真正的学会了独立判断,为自己而作决定。当布奇偷走农场的福特车,而车主手抓车窗不放时,为了担心车主被布奇开枪伤害,菲利浦急中生智,用力咬了车主的手,使他因痛松手,从而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当逃亡途中搭车路遇警察盘问时,菲利浦泰然处之,神情自若的依靠在布奇身边,刻意表现得像一个孩子依偎在父亲身边,从而顺利通过了关卡;当菲利浦不得已开枪射伤布奇,夺门而出后将枪投入井中,将车钥匙拔下扔入草丛,种种事件都生动形象地为观众刻画了聪明可爱、勇敢、果断、机智、善良的男性形象。

三.结语

菲利普被歹徒劫持,看似不幸,但对他男性性格的养成和男性气质的构建又是积极和万幸的。我们可以设想,没有劫持事件,菲利普的生活会很平静,他会是一个循规蹈矩,但又缺乏个性和力量的男孩。菲利普作为男性的成长和变化离不开布奇潜意识中所扮演的父亲的引导和示范,布奇甚至用生命去帮助菲利普构建了一系列他在童年时所向往的男性气质。影片的最后催人泪下,布奇动情地难以放下地向菲利普说了很多对他的期望与要求,这是一个硬汉与一个新的男人的对话,观众可以相信,菲利普从此的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他再也不是那个躲在窗户后向往外界和受人欺负的小男孩,他定会成长为一个强壮的、独立的、有责任感的好男人。

参考文献

①康奈尔,2003,《男性气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21。

②舒奇志,当代西方男性气质研究理论发展概述 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4期。

③Plummer, Ken, 2005. Male Sexualities, in Kimmel, Michael; Hearn, Jeff&Connell, R. W. (eds.), Handbook of studies on men&masculinities, CA: Sage Publications,pp.178~195.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下一篇: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