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学习中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7-25 06:12:13

浅谈语文学习中学生怕作文的原因及对策

写作是出于内心的意向,以情感和语言来表达自己愿望的一种活动。然而,大多数学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很少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他们常常有畏难情绪,觉得无事可写,常有类似“作文作文,实在难人”的苦衷,因而在每单元的习作训练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在发展性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生活面狭窄、阅读面狭窄;造假现象严重;练笔时间少,文笔表达生硬……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表达矫揉造作,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这也是与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相悖的。

如何解决学生写作中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如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喜、怒、哀、乐的真实体验?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入生活、感受生活?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一个很现实而严峻的问题。笔者针对学生作文现状低迷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教师重视作文教学,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

教师要克服作文教学的畏难情绪,重视作文教学,多给学生一些练笔时间,作文批改及时,可以采用多种批改方法,如面批、学生互批等,还要找时间及时反馈,趁热打铁,收效很好。还可以随改随评,给学生惊喜。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优秀作文,随时可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全班朗读,时时给学生以惊喜。通过对作文的随改随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学生也对关注生活,感受身边小事,表达情感等小处着笔有了全面有认识。

而且作文批改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增强信心, 有信心则可能精益求精,灰心丧气则会随便敷衍。在习作评语上也要改变传统的几句话批改法,从取材、立意、结构等方面入手面面俱到,说些正确的废话,学生不愿读,起不到什么作用。宽打分数,给予奖励。无论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只要写出了优秀的习作或此次习作有明显进步,都要给予热情的赞扬,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尝到甜头,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

新课标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首先应该从培养其观察能力入手,让他们先学会观察生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从而感受生活的乐趣,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学生要特别关注自己,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每天把发生的一些感兴趣的事物记下来,当写作需要时,可拿来作参考,就不用挖空心思去想,去编,这样才能积累材料,作文时才有内容可写,从而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人云亦云”。其次还要上足上好作文课,利用课堂教学范文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三、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

《教育概论》讲到“教育有两大功能体现在最直接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教育实践中。”从这一角度上说, 情感培养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情感健康的发展,因为语文教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课堂上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发言的权利,尊重他们不成熟的见解。多利用作文批改和闲聊与学生交换意见。除了让学生多说以外,还要让学生多写。鼓励学生写日记,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情感,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从写作学的角度讲,作文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情到深处文自工。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应是各种章法的遵循,更应该是感情的真挚。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儿童节,我们把作文当作最好的礼物送给师长和自己,班级出现了问题师生多用作文的方式进行交流,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灵,于是一篇篇饱含真情的作文不断涌现,世上还有什么比情感更有价值呢?

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用我感表我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唯有勤读、善思,多看、多练、多积累、多体验,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习作修改的主体 下一篇:不妨把初中作文教简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