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时间:2022-10-07 05:13:44

浅谈如何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本来妙趣横生的语文课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出现了一种“个别学生逼着学,多数学生晕着学”的现象,据一项抽测表明,在中学的所有学科中最不愿意学的除了政治,下来就是语文了。因此,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就成了语文老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教学艺术,它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复杂过程。然而,长期以来,以“分”为动力,强迫学生学习的做法,使语文课教学缺乏应有的趣味,显得死气沉沉,如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之与生动的教学艺术相结合,就能给语文课注入活力。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逼着学生学,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借助电脑、投影仪、触摸屏等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它的声、形、色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动画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它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教材的重点,使难点易于为学生所掌握,多媒体教学的这些特点,能使语文课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个途径。

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讲究的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因此,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美妙的意境,比单纯地、呆板地学习古诗词,更富有吸引力。比如《天净沙・秋思》这首曲,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如果单纯的讲,则很难把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也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失去了古诗词学习本有的魅力。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于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就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了:深秋的黄昏,一位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瘦马,迎着西风,在古道上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几户人家门前,太阳落山了,而自己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想的勾勒出来。这样,学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听课上,这种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就通过具体可感的事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是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另一个途径。

中学语文教材是最贴近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但由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枯燥乏味,使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上只有使用形象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受语文的无限魅力,从而对语文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有这么一段话:“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仍记得”。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仿照此句造一句“老师是一副凶脸孔,家长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同学们到一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很珍惜那段时光”。这样,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含蓄地道出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压抑,此时就会会心一笑,语文课堂充满了欢乐。

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添语文教学的吸引力。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例如一些课文,教师只加以引导,然后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选一位同学去讲,大家边听,边记录,最后每位同学可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语文高效课堂之结尾艺术探析 下一篇:让学生成为习作修改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