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7-25 05:20:10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思维性极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以下在这方面作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高中教学方法,力求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东西。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创新精神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学生首先要参与这个活动,感觉到创造的需要,他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探索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必要要求,也对当今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的创新精神是依赖后天培养的,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高、初中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已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列为数学教学课程目标之一,在中学数学教学领域中,如何培养学生大胆设想、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是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以本人数学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这个问题的作法与体会。

一、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因此学生课堂参与的程度是检验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只有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的东西,才能为他们接受、牢记在心。因为数学具有两重性:数学内容的形式性与数学发现的经验性,所以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内容的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更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但是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形式的逻辑推导,重视数学形式化的结果,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直观性数学背景注意较少,使得大多数学生没能成为主动的建构者。因而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1、让学生参与探求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进行一些概念课的教学前,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如《棱柱的概念与性质》开课时,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什么是棱柱,棱柱有哪些不同类型和性质。”能使学生在这条主线的指引下,对一堆概念与性质进行有意记忆与无意记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如在绝对值不等式教学前,可先引入如下趣味问题:

例:在一条直线形的街道旁有一个红方机密库,在街上机密库右5千米处有一个防盗机器人,蓝方为盗取红方机密,必须先对防盗机器人解密,但解密机器人只有在距防盗机器人的距离小于3千米时方能解密,且距离小于2千米时又会被对方杀死,求解密机器人可在位置的范围:

数学式为:2

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兴趣,在不知不觉间掌握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2、让学生参与定理、公式等的证明、推导、归纳过程

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曾说过:“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么去找出公式来。”所以说:定理、法则、公式的归纳、猜想、发现的过程比证明更为重要。如在重要不等式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解决。

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拟分三种降价方案:甲方案:第一次打a折销售,第二次打b折销售;乙方案:第一次打b折销售,第二次打a折销售;丙方案: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一种方案降价较多?

1.1先让学生开展探究,解决上述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猜想发现 的规律。1.2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究证明不等式的思路:a.通过求和的差,判定它的正负(比较法);b.要证明,即证明,逆推分析到已知的不等式(分析法);c.在分析法基础上思考,先证明,然后逐步推出结论(综合法)。1.3在上述证明的基础上,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定理:如果a、b是正实数,那么,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1.4应用定理解决有关不等式的证明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索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可通过一定量具体式子的运算来归纳出一些运算的法则,从而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和结论的堆积,而是充满了灵感。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灵活性等。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应多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每一班中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和对知识运用灵活性有不同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调动与保护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教学要循序渐进,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必要时要放慢教学速度,加强学法指导和知识缺漏的辅导,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需要。设置的问题与任务应有层次之分,让学困生消化得好,让好生吃得饱,让两者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平时的测验中,除了基本题以外,可出多题让学生自由选择部分完成,使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获得成功的感受,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持续与升华。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调节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讲堂”为“学堂”,使创新意识不断发展,使学生成长为一名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心 下一篇:语文课堂上如何正确应用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