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民族传统节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时间:2022-07-25 01:59:29

浅谈让民族传统节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民族传统节日是五千年民族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瑰宝。让民族传统节日走进小学课堂,培养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体验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挖掘整合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找准语文课堂“切入点”;挖掘整合语文课程人文精神,体验民族文化魅力;探索民族传统节日进课堂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传统民族节日教学基点,感受传承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语文素养;民族精神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传统节日更是五千年民族文化积淀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瑰宝。然而,如何让民族传统节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唤起新一代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识,真正认识到这些传统节日的价值所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整合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找准语文课堂“切入点”

语文是反映生活并能服务于生活的一种语言工具,它自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所以,语文不是一本单一、枯燥的教科书,而是活生生的、五彩斑斓的生活。

二、挖掘整合语文课程人文精神,体验民族文化魅力

传统节日具有延续性,既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流向,又具有变异性,与西方的节日相比,我国的节日更注重亲情和友情,注重对先人的遵从和对长者的孝敬,这是我们一份珍贵的民族遗产,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

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不仅要紧密联系生活,还应力求课文内容的生活化。

2.激发兴趣,寓教于乐,传承民族文化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乐于学习、乐于接受,促进其发展;反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阻碍他们的进步。要使孩子盼望过节、痛快过节、回味过节,就不能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不能过于束缚,而要寓教于乐,让孩子在乐中熏陶、乐中体验、乐中感受,感受“过节乐,乐过节,过乐节”,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一种乐趣,也使传统民族文化在快乐的生活实践中得以传承。

三、探索民族传统节日进课堂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将民俗文化、民族精神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与语文课中的习作整合,既可促进班级文化的生成,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1.寻找“历史底蕴”,感受文化熏陶

我镇是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革命年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因此,可让学生了解他们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讲讲他们如何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革命故事,搜寻烈士们革命时的丰功伟绩。清明节时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烈士墓前扫墓,向烈士们敬献花环等,让学生从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2.探究“民间典故”,接受文化启迪

我们家乡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民族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一些历史故事则比比皆是。注重开展一些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行探究和挖掘。

3.了解“乡风民俗”,感悟乡土风情

大石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产丰富。盛产的大石葡萄名扬天下,香浓的羊岩茶更是闻名遐迩……学生进行网络搜寻,查阅有关资料,并将查阅到的资料整理加工。这些乡村风俗,是学生良好的习作题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不但培养了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使我国传统节日中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四、把握传统民族节日教学基点,感受传承民族精神

传统民族节日对学生来说不单单是有趣的活动,也不单单是吃、喝、玩、乐的享受,而是每个节日都有它活动的主题,有它需要传承的民族节日道德教育,因此,为了使学生过上有意义的节日生活,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民族节日中所蕴涵的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让民族传统节日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不但可以让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得以继承,更能提升小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使学生习得民族传统文化,受到民族精神的感染,树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2]王军.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8.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河头镇百步小学)

上一篇: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小班幼儿的自信心 下一篇:开启保育快车,收获劳动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