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语言

时间:2022-02-08 03:52:46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

提要:一、语文课堂语言是榜样;二、语文课堂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彩;三、课堂语言两忌:(1)忌顾此失彼,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2)忌讽刺挖苦,阻遏学生的求知欲望。

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要讲究艺术性,这是大家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简明连贯、准确得体、生动形象、有感染力、富于启发性,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心里影响,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下面就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为例,谈一下课堂语言。

语文课堂语言是榜样——语文教师给学生做出了运用语言最直观,最有效的榜样。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学国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言有两方面的榜样;选作教材的范文是有形无声的榜样,教师运用的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榜样。言教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践证明,学生受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言之动情、言之生趣的语文课堂语言的长期熏陶,潜移默化,就会产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浓厚兴趣,从而也激发了热爱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彩。精确就是准确无误,从读音、释词到分解句子、剖析篇章,从提问到回答,都必须准确恰当,上下衔接,首尾呼应。那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前后矛盾、缺乏自信的话语既不能教给学生可靠可用的知识,更不能提高学生用词造句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上课实录告诉我们:他们每上一课,不仅十分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里用词精确的地方,要求学生“语言说得精确一些”而且他们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系列恰如其分、准确精妙的词句的科学组合和艺术搭配。

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尽量少的语句包含尽量多的内容教学语言是否有力,不是由数量,而是由质量决定的。教学中必须消灭可有可无的话:与题无关、旁征博引的废话不要,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空话不要,违背真实、言不由衷的假话更不要。废话、空话、假话不仅浪费学生光阴,而且会导致华而不实、弄虚作假的学风和文风。精炼就是耐人寻味。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常常在进学中适时地、适量的用发人深思的语言提出一些疑难问题,用以扩展现实的视野,激发学生思考。

精彩的语言是富有感情的语言。语言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有老师讲朱自清的《春》时,用的是这样一段开场白: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緑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感到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学生听得入了神。

语言教学还应有趣味性,它体现在用词精妙有趣;语言有趣味不是靠玩弄语汇游戏可以达到的,而是由于用词精当巧妙。“调查研究”不是极普通常见的词吗?它本身谈不上生动有趣与否。然而同志在列举八股的罪状时说:“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要洗脸,许多人不仅洗一次,洗完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这句话说得很幽默很有趣味,这种效果就在于把“调查研究”这个词巧妙地“大词小用”,用在照镜子上。

语文课堂语言还应当生动形象。有位教师教学生写“美”字,他问学生:“对门王家大姐的头上戴了两朵大红花,你们说美不美?”文学家听了这话也许会忍俊不禁,但小学生们听了却感到生动形象,新鲜有趣,学生不仅能马上掌握“美”字的形体结构,或许还会没齿难忘!

语文教学语言既要通俗又要文雅,教师的听众是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意语言艺术,触动学生心灵深处。俗语:栽树载根,教人教心。课堂上批评学生语言也要讲究。

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些不应忽视的情况,在有意无意之中就说出了不该说的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学,那就是语文课堂语言两忌:

一、忌顾此失彼,忽视学生的心里因素。

例如:某中学老师检查课文《出师表》的白送时说道:“这段课文比较简单,请哪位同学起来背诵一下。结果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背诵。原因就是这个老师犯了顾此失彼的忌讳,忽视了学生的心里活动:学生们认为如果自己起来背诵,背诵下来了显示不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但若自己没背诵下来,反而显示了自己的无能。因此,这样的语言造成课堂的冷场是必然的。

二、忌讽刺挖苦,阻遏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的职业病之一就是非常喜欢批评人,但是俗语说:“箭伤肉体,话伤灵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批评学生要注意语言艺术。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禅往往是:这个问题我已讲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做不对,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回答不好,你还会什么;这次考试,分数最低的人是谁等等,不注意从正面总结表扬,这是非常不足取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的批评应给人鼓气而不是泄气,应讲究点语言艺术。

某语文老师讲课时发现一农村来的学生在打瞌睡,他轻轻的摇醒那个学生,很温和的说:“做梦哩,又梦见你那满身泥巴的爸爸在外打工给你这个宝贝儿子挣学费?”一句话,使他想起爸爸那期望的眼神,促使学生听后去思索,去回味,去自责。这样的批评比简单生硬的训斥要好得多。

还有一例:上午最后一节课堂,时间过去二十分钟后,学生们有点坐不住了,开始悄悄的收拾桌子上的课本,我估计学生们是饿了,想吃饭了。此时我用诗朗诵的语调说“同学们,不应着急,要耐心等待,请告诉你的肚子,饭菜在锅里,还没有冒出热气来(笑声)。”这样一来,收拾课本的动作立即停止,较好的稳定了课堂纪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进行批评,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融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注重语言的艺术,讲求表达的技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天职,切不可等闲视之。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下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