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教材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时间:2022-07-25 01:22:01

成人教育教材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摘 要:高校成人教育教材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高、低,必将影响到教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工作效率。因此,应重视培养、提高教材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它包括计划决策能力,即:善于观察事物、勤于思考、综合分析问题、善于了解存在问题的症结和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即:协调好对人、财物、事的调节和控制;实际操作能力,即:文字表达、口头表达、社交、独立工作和操作技能等能力。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材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收稿日期:2007―11―28

作者简介:谢福林(1951―),男,汉族,广东省五华县人,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

管理能力是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本领,也是管理者政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以及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就高校成人教育而言,教材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高、低,必将影响到教材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工作效率。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历(实践)、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的差异等原因,其工作效果将直接反映管理者管理水平的高、低。教材管理,它看似平凡而简单,却又和教学息息相关。它的一部分工作需要劳力操作,但总体上要求管理人员应通晓教学规律,并努力实现管理工作科学化管理人员应具备如下管理能力。

一、计划决策能力

计划决策能力是指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决策行为,是提出计划、方案、方法等方面能力的体现。决策才能表现在:

(一)善于观察事物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广开教材工作的信息渠道,了解和掌握教材工作的信息源,为开展工作打好基础;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工作规律;善于观察管理活动周围的动态,听取群众的各种反映,掌握问题的实质,做出准确判断,提出决策方案。

(二)善于了解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解决办法

在教材管理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如下问题:如遇水灾,交通阻塞,预订(寄发)教材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教师因病、外调等原因,导致不能按时编写、出版教材(资料),影响教材的按时发行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教材管理人员就应及时做出反应,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补救办法。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渠道向兄弟单位购买或借用周转教材,以解决燃眉之急;或向教学单位、任课教师提出改版教材;或视教材抵达时间迟、早而提出是否需要更改原定计划等参考意见。

二、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实施决策计划,实现决策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就其组织的范围而言,包括人力的组织、物力的组织、财力的组织和工作程序的安排,协调是指协调好对人、财物、事的调节和控制。如组织发放普通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各类办学形式学生用的教材,开学之前,是学生领取教材的高峰期,要求教材管理部门与教学单位应加强沟通协调。教材管理部门应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做好发放教材前的准备工作。教务秘书也应与有关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科代表商定领取教材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办法,并告知教材管理部门,以便统筹安排,共同有效地组织、协调好教材的发放工作。

三、实际操作能力

(一)文字表达能力

教材管理人员因工作需要,应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才能胜任工作。如预订教材需要通过文字形式提出意见或要求;与有关单位联系、了解教材的出版发行情况和订购办法,有时也需要以文字形式互相交流;为处理库存积压、剩余教材,加速资金周转,需要发出征订和有关情况的说明。

从上述教材管理工作中不难看出,文字表达能力是人们从事各项工作中必可少的基本技能,因此,作为教材管理人员,应勤奋好学,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口头表达能力

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通过口头表达来达成意向和目的,已成为语言表达的主要手段。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必将影响到所要达成事宜的效果,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将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材管理人员因预订教材,需用电话与有关单位联系时,表达自己的要求应筒明扼要,才能达到易懂、易记、少出差错;因教学急需,需要向友邻单位协商借用教材,应礼貌交谈、态度谦和、掌握分寸、说明意图、借用原因、目的及期限等,同时,做到按协议要求,讲究信用、不拖欠、按时奉还表达语言时措辞要有分寸,态度要和蔼,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便于对方接受为宜,并尽可能地给予答疑或帮助解决有关问题。

在从事社会活动中,口头表达语言是人际交往、联系工作、协商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思想等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人的社会经历不同,对问题的认识、看法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在上述各项活动中难免出现差错或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因口头表达能力差而出现未能如愿的效果;发表(或处理)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由于过于简单或言语粗暴、或双方谦让不够,都可能造成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剧矛盾进展,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在从事社会活动中,就口头表达能力而言,不能责怨对方,而应互让谦和、礼貌待人。

(三)社交能力

社交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进行的交往,通常,交往有个人需求和工作需求两种需要。个人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谋求个人奋斗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需要进行必要的交往活动。工作需求是指由于工作关系而必须进行的交往活动,建立正常的同志间的感情,为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人们从事社交活动的主要内容。社交能力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质量),因此,提倡广泛参加社交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社交活动的能力,将有助于开展工作。作为教材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条件和工作关系广交朋友,建立教材信息网络,为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当本部门急需教材时,就可以发挥这个信息网络中心的作用找到急用教材。而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社交活动能力的高、低,又必将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社交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办起事来就能如愿如偿。

(四)独立工作能力

通俗地讲,独立工作能力俗称独立办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所承办的工作任务的效率。教材管理工作同样如此,完成教材预订和供应工作任务是总目标,在不违背有关政策、上级领导的指示和原则的情况下,把事情办成,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总的目标达到了,但完成任务的快、慢,工作效率(质量)的高、低,又无不与管理人员的独立工作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因教学计划的改变而急需采购教材,按要求,最终目的是能在学员面授前采购到教材,并按时发给学员,以便学员进行预习以及授课之用。但由于急用教材,既无计划性,又受时间的限制,待购教材不等人。同一版本的教材,在同一时限内,可能出现有多个单位同时急需该种教材的现象。因此,哪个单位(或个人)的信息灵,动作快,谁先办理有关订购手续,谁就先获得该种教材的拥有权。可见,就一个人的独立工作能力而言,或强或弱,其工作效果是不一样的。如像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求采购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一旦急用教材时,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有库存?如无,就要通过多种渠道去想办法,利用平时所掌握的信息网络与有关单位联系购买或协商借用;经努力仍采购不到,则可征得有关部门(或作者)同意后采取胶印,或征得教师同意后采购同种类其他版本的教材代替。

(五)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是指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技能(或称管理技能),是管理人员技术和能力的标志之一。可以说,工作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如包装教材并通过邮局寄发,它涉及到包装技术、寄发方式。通常,邮寄教材按其邮寄性质分为印刷品和非印刷品两类。管理人员应根据邮寄教材的类别采取直封邮寄、散包邮寄、个体邮件(教材)投寄等方式进行分门别类和工作。作为管理者,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有其独特的工作规律性可总结提高。因此,应努力学习、不断摸索工作规律,重视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工作技能,所谓“行行出状元”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从管理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制定的普通全日制班、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等教材的征订、发放(供应)计划表,就是根据不同的办学形式、工作规律和特点,按照实际需要,总结出具有不同特点的工作表格,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明确,实用性强,对于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冲.管理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济正主编,吴秀娟、陈子良著.学校管理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马郑刚.现代管理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上一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的定位 下一篇:台、港、澳成人教育立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