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时间:2022-07-25 01:12:10

浅析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摘 要: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两类目标――知识获得目标和情绪管理目标的选择优先性会发生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知觉到未来的时间越来越有限,情绪选择目标变得更加重要,人们更愿意与熟悉的社会同伴待在一起,这对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到老年期,人们在生理和一些心理机能上都有所衰退,很多人也认为,老年人总是感觉孤独、悲伤和毫无希望,即使是自我报告生活满意度比较高的老年人,也认为另外的老人不会和他们感觉一样好。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这些消极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虽然很多人在人生的晚期,的确面临着一些生理上的不安,心理上的压力,社会感缺失和对他人更加地依赖,但是,大多数的老人能够适应晚年大多数的情绪变化(Carstensen,Pasupathi,Mayr,& Nesselroade,2000)。我们可以用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SST)来进行解释。

该理论是Carstensen在1987年提出的,其本质是动机的生命全程理论。该理论主要通过两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具体内容,一个是社会目标,一个是未来时间主观知觉。

1.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核心概念

社会目标和未来时间主观知觉是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SST试图在这两个核心概念间建立合理的联系,以进一步对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

社会目标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两类目标影响时间知觉――知识获得目标和情绪管理目标,当知觉到的时间是无限的时,目标更倾向于做一些准备工作,更关注整合信息、体验新奇的事物、以及扩展知识的宽度。

知识获得目标是指人们为了更好地生存,需要学习社会和物理世界的相关知识,需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习相关的社会技能。情绪管理目标则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体会和经历不同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以增强情绪状态和幸福感,追求情感的亲密性。

中年期是一个关键期,在这之前信息获取的目标一直占据优先位置,在中年期以后,特别是进入老年期后,情绪调节的目标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致成为主导。对这两种目标的选择依赖于另一核心概念――未来时间主观知觉。

未来时间主观知觉

时间的推移是心理发展的基础,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主要是研究出生后的时间进程,大量的文献表明实足年龄对认知能力、语言和感知觉的发展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实足年龄的预测效果变得越来越差。生命的晚期,实足年龄对生活经验仍然有一个粗略的估计,但比年轻时的预测精度要低。反之,研究发现,未来时间主观知觉这一概念比实足年龄有更强的预测能力。

未来时间主观知觉是个体对从现在到未来生命终止或者某一事件结束的这一段时间的认知,它是一种人格特质(Lv & Huang,in preparation),知觉到未来时间的长短影响人们当下的行为。而目标是指驱动人们追求的具体内容和事件,它激励人们的行为,使之朝着特定的方向努力,目标是行为要达到的最后目的。在SST中,未来时间主观感知主要是指个体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感知,可能是有限的,也可能是无限的,这一感知会对个体的目标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现在的行为,一般而言,个体的行为总是和感知到的受未来时间影响的目标相一致。

2.社会目标与未来时间主观知觉(FTP)的关系

社会目标与未来时间主观知觉间的关系表现在未来时间主观知觉优先于社会目标的选择,感知到的未来时间的长短影响个体选择不同社会目标的优先性。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了解个体对未来时间的主观知觉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目标的选择以及之后所产生的行为。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未来时间主观知觉与个体的目标选择有直接关系,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对这两种社会目标的选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青少年后期开始到中年期,个体感知到的未来的时间还很长,有充足的时间去实现目标与价值,于是知识获得目标处于优先的地位,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将来可能会用到的知识,吸收前人经验以增长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愿意结识更多新朋友,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和人际关系网。但当人们知觉到未来所剩时间很少时,获取知识的目标就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了,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人们更愿意与熟悉的社会同伴在一起,增强亲密性,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当知觉到的未来时间是无限的时,目标更倾向于做一些准备工作,更关注整合信息、体验新奇的事物、以及扩展知识的宽度。当知觉到的时间是受限制的时候,最重要的目标将是短期内能够实现并获得利益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趋向于使个体感觉心情愉快的目标,特别是情绪管理目标能够调节心理状态使个体感觉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觉到的时间变得更有限,扩大交往圈和知识面的目标变得更加不重要,而情绪含义的目标变得更加重要。当然,老年人也会追求知识获取目标,青年人也有情绪管理目标,但是这些目标选择的优先性发生了变化。

在目标发生对抗时,青年与老年的差异是显著的,例如一个目标在增强眼界的同时也伴随着消极的情绪体验,根据 SST,在这种情况下,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可能坚持他们的目标。大量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结果,认为这是老化的悖论(Kunzmann,Little,Smith,2002)。老人的社会网络更小,更不愿意去探索新奇事物,利益范围也有所缩小,然而他们和年轻人一样快乐,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快乐。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年龄变化引起的动机改变使人们更加关注关系亲密的人、发展已经很熟练的技能,这样能够变化更加愉悦,通过这种机制,老年人的幸福感得以提高。(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Carstensen,L.L.,Pasupathi,M.,Mayr,U.,& Nesselroade,J.R..Emotional experience in everyday life across thelife span.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 79:644-655.

[2] Lv,H.C.,& Huang,X.T.(in preparation).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 for Chinese adolescents.Time and Society.

[3] Kunzmann,U.,Little,T.,Smith,J..Perceiving Control A Double-Edged Sword in Old Age.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2; 57:405.

上一篇:小世界 爱更浓 下一篇:浅析播音主持晨功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