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7-25 11:39:18

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想有效地组织课堂学习,就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掌握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在参与中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参与;实践;情境;操作;多媒体;乐趣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3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54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参与意识

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次有趣的活动,也可以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还可以是生活场景的再现,甚至还可以是合理的想象,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就能够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用有序数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都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你是怎么找到自己座位的?开家长会时,教师要求每位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是怎么告诉家长坐哪的?”由此引出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有序数对。由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架起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坐标与点是一一对应的,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有所感,有所思,有所知。

二、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习热情

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有利于启发思维,活跃气氛,探索创新。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时,让学生先从数字的运算开始,类比等式性质1,寻找不等式加法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想办法验证你的发现。讨论中列举了大量不等式进行说明,最后归纳为用符号、语言表示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的性质2、3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猜测、验证、纠错、归纳、完善的思考过程,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典型问题,突破难点。这样的讨论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主动参与、积极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技能。

三、_展动手操作,提高学习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先让学生按要求画出三角形。(1)两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夹角是75度。讨论画法,先画一个75度的角,角的两边分别截取3厘米、4厘米长,连出第三边。剪下画好的三角形,看它们能重合吗?这样得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两边分别为3厘米、4厘米,其中3厘米的边所对的角是45度。讨论画法,先画一个45度的角,从角的顶点截取一条4厘米的线段,以线段的端点(不是角的顶点)为圆心,以3厘米长为半径画弧,与角的另一边出现几个交点,思考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几个?这说明什么?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两角分别是30度、45度,夹边4厘米。讨论画法,先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以线段的两个端点为顶点,分别作30度、45度的角,剪下画好的三角形,看它们能重合吗?由此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画图能力,学生的观察比较也很认真,参与了整个学习过程,学会了判定定理,而且由特殊到一般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

四、运用多媒体,增加学习趣味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艳的色彩吸引注意力、动态的画面趣味横生,再加上悦耳的音响,营造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让数学内容更有趣味,节省了教师板书和作图需要花费的时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解决了教学资源匮乏、内容枯燥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形象生动、趣味盎然的课堂上来,学到新知识,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速度。

五、展示学习成果,分享学习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的空间,还要给他们展示成果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完成作业、练习的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只要有提高教师就给予肯定。每周进行一次进步展览,把作业、试卷或自制的小学具择优在教室展出,有的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清楚,也有的思路巧妙,解题简便,还有的分析缜密,条理清晰。尤其有几个学生单元知识点总结写得特别全面,我会在展览的作业上用红笔醒目地写上:“请同学们向他学习!”自己的作业被展览,是骄傲,欣赏优秀的作业,是享受,同时还是学习的机会。通过树立典型、榜样示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交流学习所得,分享知识,分享乐趣!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潜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中发展,在切磋中进步,让学生爱上数学知识的神秘,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他们成就精彩的人生。

上一篇:激活区角――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下一篇:探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