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时间:2022-07-25 08:57:25

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摘要】 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们去学习音乐,本文针对于怎样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高中音乐教学;激发兴趣;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音乐教材中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学习,能大大开阔中学生的音乐视野,促进他们情商的发展,提高其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育部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这也反映了音乐兴趣的培养在学生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心理学上,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喜爱并主动接近的情绪。当学生对接触对象有了兴趣,他们便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对其亲近。音乐语言是一种美好的人类语言形式,它是以美妙的乐音、多样的节奏、多彩的和声织体表达人类深刻的思想和丰富情感的。对这种非语义性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它需要音乐教师耐心地鼓励和引导,并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指导形式,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音乐作品的欣赏。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这种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积极主动状态下。轻松地欣赏音乐作品。必须指出的是,在对古今中外大量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音乐文明。又要使其了解现代的音乐文化知识;既要注重学习和吸收具有异域风情的西方音乐文化。也要引导他们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尤其要注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水平,使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创新。

二、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情感,完善自我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长期形成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音乐欣赏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加之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学生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发表意见和看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始终不敢尽情表现自己,而在压抑沉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常常思维呆板,思路狭窄,音乐欣赏能力难以提高。老师洒下辛勤汗水没有换来丰硕的果实,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知识授者”的俨然形象,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想观点、态度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学生在思考问题的答案之前,先要思考清楚教师的思想观点,自己的观点是否和教师的相符,并因为教师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制约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依据。所以,在转变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观念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并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教师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要使学生感受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要保护学生的表达自己想法的健康心理,要让学生敢于表述,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从而让学生争做课堂表演的主体。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再造想象、创作想象,并各抒己见,畅谈感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走进音乐,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最终达到完善自我。

三、创设情景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许多作品都渗透了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或情感教育,但如果教师照本宣章地将教科书上抽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的效果是微乎的。那怎样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呢?应用情景使课堂教学产生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欣赏能力。创设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生动、逼真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活泼,故事性、可读性强的语言,并借助音乐的感召力,使学生有耳的的听,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想象力,在顿挫有致、声情并茂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创造情景教学意境,使景深含于情中,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学生与音乐欣赏课之间的情感,发挥音乐欣赏的强烈感染力。如;教师在讲解高中音乐欣赏课《梁祝》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在传说中已被当作一种时代的悲剧和对落后的封建社会体制的控诉范本,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范畴。作品的内容复杂,意义深刻,单纯从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较难把握。让学生去讨论、去说、去想,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梁祝》的片段,当学生看到山伯思念过度,终究呕血而命丧黄泉,英台得知后痛哭不已,婚嫁当天,英台哭坟后殉情,化蝶与梁山伯相依相随的画面时,学生的情绪会随着音乐和画面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最后,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曲、说曲,在交流、碰撞中达到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陆敏,毛仲玉,康正南.高中音乐欣赏教师参考用书.安徽教育出版杜,2005

2 张敏.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考试周刊2008,(32).

上一篇:试论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中数学学科导师制的... 下一篇:谈控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