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7-25 08:47:33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结合行业现状和学校实际情况,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体化课程的开发研究,并完成了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一体化课程学材资源的开发,本文以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中级)为例谈谈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 一体化 课程开发 实践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工学一体化课改的背景下,随着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与深入,学生学业现状和学生发展方向的多元化、复杂化,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课题。

一、一体化课改的要求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2010]57号《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积极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

二、社会对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要求

目前,学校作为高级技工学校,已逐渐把重点工作放在提升软实力、一体化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而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作为通用机电类专业,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背景深厚,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经验,同时该专业每年为萧山区装配制造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随着区域的快速转型升级,对学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实施

1.进行市场和企业调研

深入具有行业特点和代表性的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和对学校现有条件进行分析,明确学校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岗位(群)的要求。

2.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邀请企业界从事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工作的实践专家和从事职业教育的课程专家参加,通过专家分析职业发展阶段与代表性工作任务,结合实践专家个人职业历程后,经过汇总,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终形成了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

3.确定《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中级)》

根据实践专家访谈会形成的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同时结合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把这几个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若干个职业行动领域,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汇总表,同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根据行动领域,遵循从新手到专家的工作过程,兼顾“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以及“教育性目标”三者之间的统一和平衡,依次制定相应的学习领域,同时对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工具,以及教师与学生所需具备的技能进行描述,并对各学习领域的课时量进行分配。最后对各学习领域内容,进行课业设计。在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学习情境中设计课业,每个课业针对一个学习情境,完成一个学习领域所要求的部分或全部学习目标。

4.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学材资源的开发

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资源需依据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学材指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其中工作页的开发是重中之重,笔者着重对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工作页进行开发(例1)。

例1:中级学习任务三 V型铁的制作

学习任务描述:

因学校发展,目前钳工车间V形铁数量已不够教学使用,学校要求钳工组,在3周内制作10块V形铁。经老师考察,学校有适合该产品加工的X6132铣床、刮刀等设备工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可以胜任该项任务。通过该项任务可以使同学们学习X6132铣床的操作及平面加工精度控制。老师根据原有从市场买来的V型铁的样品,自行设计了一个V形铁的图样。同学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利用5天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4人在车间自行制作一个V型铁。具体任务要求及技术条件如下:

(1)同学们进入钳工车间作业时,严格按照安全防护要求着装,并按老师的要求安全作业,否则会由于违反安全作业规程造成身体或设备的伤害。

(2)4人一个小组学生从教师处接受任务,读懂V形铁图样信息和加工工艺步骤卡,能利用CAD软件对图样进行描画。并能根据V形铁加工工艺步骤,选用工量具,采用铣削、手工刮削方法完成零件的制作。

(3)教师示范操作教会部分学生的刮刀刃磨合刮削操作方法,通过这部分学生代替教师的角色完成全班的刮刀刃磨合刮削方法的教学。

(4)以情景模拟的形式,教师安排学生扮演角色,从工具库领取工具、材料、刀具,从资料室领取手册、及归还工具、维修手册等项目。

(5)同学们按照制作图样自行和加工工艺步骤制作V形铁,记录V形铁的制作步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制作步骤可以以图的形式表示。该记录应用WORD文档制作一份V形铁制作说明书,上交教师得到评估。

(6)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演示文稿、现场操作、实物展示等形式,向全班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对于优秀的作品可以在车间展柜中陈列。

四、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初步成效

1.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开发水平,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本课题的研究中进入机械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进行沟通,不仅建立了对未来培养人才的规格基本印象,也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了解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对自己的教研水平有很大提高。且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求教师应明确专业课题的要求、重点、难点、工艺及实习设备情况,根据技能特点,进行课业设计,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2.与行业企业需求相协调

一体化课程体现了课程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实用性,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都是在认真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上确定的。

3.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一体化教学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一任务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任务的组织与执行能力、学习方法、责任心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4.促进学校发展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市场占有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其素质的高低也必将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与生存。实施一体化教学以来,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企业的认可,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

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是一场革命,对学校的设备设施、师资配备、评价制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一体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是当今技工院校的必行之路。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高级技工学校)

上一篇:促进中职生英语学习力提升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数控车床实习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