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7-25 08:36:42

语文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

良好的教师语言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功效。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她的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特别是语文教学。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是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精心锤炼。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而实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 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有时候听别人讲话是一种享受,记得以前有位教语言学的老师,她的声音犹如出谷黄莺,声音很柔和,每次听她讲课都会很舒服,随着她讲课的思路走。老师的一颦一笑都牵引着我们。我发现,课堂语言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富有示范性,准确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如果教师表达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换来的是学生面面相觑,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而僵硬的语言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一味地生硬的传授只会事倍功半,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却能事半功倍。此外,语文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使用值得学生仿效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生动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

(三) 富有童趣,激发性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那如何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呢?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要富有童趣,语言要简练、清晰。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无声胜有声”对学生来说这种教育会比不断地说教更具影响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沉默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教学中,把“无声语言”引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神态语

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我们顺手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竖起的一根大拇指……这对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能从我们这一举手一投足间感受我们对他的关爱,而这些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简单的动作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手势语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学生都关注着,这时候,手势语会起到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我会竖起我的大拇指表示我的赞赏,又如上课时,学生在开小差,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旁敲一敲他的桌子以表示我对他的警告。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让课堂舞起来,那么,老师就要不断地修炼提高课堂效果。

上一篇:预习――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好帮手 下一篇:点亮阅读的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