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新授课)

时间:2022-07-25 06:33:48

细胞增殖教学设计(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2.能力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学习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细胞的增殖过程及特点,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1)用学案辅助教学,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2)讲解法与直观教学法相结合。“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结合直观法,围绕重点进行启发诱导,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3)采用画图、贴图、问题串驱动复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复习巩固。

学习方法:(1)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完成课前预习学案;(2)学会用画图、例表类比的学习方法增加理解记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通过小组汇总的方式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一、细胞增殖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10到P11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观察课件中的一个模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完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并填写以下内容:

1.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琼脂块的表面积/体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2.细胞的相对表面积=细胞的表面积/体积,随着细胞的增大而。

3.琼脂块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琼脂块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可以推知: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由此得出刚才遗留问题“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长大?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学生回答]: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教师小结]: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例如,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的,所以细胞核的控制范围也是有限的。由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多细胞生物体的体积的增加还要依赖于细胞增殖,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裂,才能达到生长与繁殖的目的。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二、细胞周期

[老师]:有丝分裂可以连续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细胞周期。如何理解细胞周期?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12第一自然段及看细胞周期图。学生阅读并讨论:

找出关键词语;根据图解描述什么是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是什么?

核心概念――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时为止。包括两次分裂间期的遗传物质复制,和分裂期的遗传物质的均分两个过程。

[学法指导]:核心概念掌握后,注意试题中图文信息的转换――圆周图、线段图、柱形图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细胞周期的理解――方向及特点。

例题1:科学家用32P标记的磷酸盐浸泡蚕豆幼苗,追踪放射性的去向以研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的时间(单位:h)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CD阶段完成与DNA复制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CD+DE)等于17.3h

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做物质准备。

细胞变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染色加深。

分子变化: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大量合成。结果――细胞核内DNA分子数量增加了一倍,但注意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2.分裂期

[教法重难点突破]:运用多媒体直观教学与教师精讲相结合。

(1)前期:①“两现”,即染色体、纺锤体出现。②“两失”,即核仁、核膜消失。

(2)中期:①纺锤丝连接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细胞内中央空间的叫赤道板上(注意强调赤道板是一个空间平面,不是实际存在的结构)。②每个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

(3)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两个,原来的一个染色体发展成为两个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增倍。染色体平均移向细胞的两极。

(4)末期:①“两失”,即纺锤体、染色体消失;②“两现”,即核仁、核膜出现。

[学法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绘画分裂期的模式图,加深理解。

3.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曲线

[学法指导]:注意对学生进行图文转换能力的培养。

[教学效果监测]:学生思考并作答

1.核中DNA含量加倍的时期是; 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

2.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极的时期是 。

3.从染色质到染色体的时期是。

4.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为。5.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的时期是。6.细胞板形成细胞壁的时期是;细胞器起作用。

7.下图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只有E

B.在B时期实现了细胞中的DNA和染色体的加倍

C.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CEABD

D.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E

[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限制因素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2.细胞周期:概念、特点

3.有丝分裂:分裂间期 分裂期(学案以图表类比的方式填写)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各个时期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及难点。对于这点的教学,我先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再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贴图的方式,围绕重点进行启发诱导,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进行巩固。并且通过课后限时训练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得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上一篇:后殖民视角下看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