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时间:2022-07-25 05:44:31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 考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并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出现严重低血糖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血清肌酐(Cr)、尿微量清蛋白(U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老年;严重低血糖;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025-03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终身性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和随之而产生的一系列全身性病变,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所有疾病中的发病率为第六位,约为9.7%,其中以老年人群发病率最高[1]。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和针对性治疗相关并发症[2]。已有大量研究结果证实,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有效控制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由于老年患者个人体质以及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使得在应用药物控制血糖时患者出现较大血糖波动,导致严重低血糖,不仅可能破坏长期保持血糖稳定所带来的益处,还可能引发严重的血管性并发症,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3-4]。因此,探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原因成为临床的重大课题,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有助于发现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原因,提高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发生严重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并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关于2型尿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观察组患者低血糖病发时血糖水平

1.2 方法

入院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同时嘱咐患者禁食8 h,于第2天清晨检测患者的血清肌酐(C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尿微量清蛋白(UMA)(mg/24 h)。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验证数据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的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所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BMI、Cr和U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严重低血糖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病程、BMI、Cr、FPG、HbA1c、ALT、UMA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和UMA是严重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表2、表3)。

2.3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诱发因素

10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诱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规律、胰岛素剂量过大、口服降糖药过量、运动量过大、酗酒和空腹检查(表4)。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增高,根据已有统计报告称,全球目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3亿,中国的发病率高居全球第一,2型糖尿病为主要病型[5],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有可能超过5亿[6]。反复发生或持续性的严重低血糖可能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或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不但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7],甚至会降糖治疗所带来的益处[8-9]。Seshasai等[10]研究发现,发生低空腹血糖的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高于血糖正常者的2.7倍,全因死亡风险也会增加2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降糖治疗的同时必须兼顾低血糖风险[11]。低血糖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血糖浓度过低,可导致脑细胞缺糖或交感神经兴奋,可分为神经低血糖症状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两种[12]。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较多,值得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

研究证实,高龄是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生理功能逐渐减退,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抵抗低血糖反应的激素释放量降低。当血糖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作用下降低时,特别是在血糖慢性降低时无法及时地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而易引发严重低血糖[13];同时,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普遍较长,多伴有神经病变,其自主神经功能低于正常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无法在血糖降低时及时兴奋,易导致无感知的严重低血糖[14]。对于高龄患者应当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减少胰岛素药物的用量并确定患者对治疗方案理解并依从,以降低患者自行用药等原因导致的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研究证实,高BMI是严重低血糖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提示高BMI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较低,其原因是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较重。同时,脂肪组织中肾上腺素的分泌对低血糖发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5]。因此,对于BMI较低的患者应当注意防范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研究证实,高UMA是严重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其原因是肾脏是胰岛素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器官,正常人肾脏每日降解胰岛素60 000~80 000 U,肾功能不全患者无法正常代谢胰岛素,从而导致严重低血糖[16-17]。同时,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糖异生功能减弱和所滤过的葡萄糖回吸收减少而使血糖降低。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当注意对患者肾功能的检查,若发现患者并发有肾功能不全则应当积极治疗并严密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原因至少包括高龄、消瘦和肾功能不全,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和治疗,预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枝萍,刘军,徐婷婷,等.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西南军医,2010,12(4):754-756.

[2] Chao EC,Henry RR.SGLT2 inhibition―a novel strategy for diabetes treatment[J].Nat Rev Drug Discov,2010,9(7):551-559.

[3] Zoungas S,Patel A,Chalmers J,et al.Severe hypoglycemia and risks of 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J].N Engl J Med,2010,363(15):1410-1418.

[4] Punthakee Z,Miller ME,Launer LJ,et al.Poor cognitive function and risk of severe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post hoc epidemiologic analysis of the ACCORD trial[J].Diabetes Care,2012,35(4):787-793.

[5] Bianchi L,Zuliani G,Volpato S.Physical disability in the elderly with diabetes:epidemiology and mechanisms[J].Curr Diab Rep,2013,13(6):824-830.

[6] Shaw JE,Sicree RA,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7(1):4-14.

[7]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Economic costs of diabetes in the US in 2012[J].Diabetes Care,2013,36(4):1033-1046.

[8] Cryer PE.Hypoglycemia-associated autonomic failure in diabetes[J].Handb Clin Neurol,2013,117:295-307.

[9] Siminerio L.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hypoglycemia in the community[J].Diabetic Hypoglycemia,2014,6(3):2-6.

[10] Emerging Risk Factors Collaboration,Seshasai SR,Kaptoge S,et al.Diabetes mellitus,fasting glucose,and risk of cause-specific death[J].N Engl J Med,2011,364(9):829-841.

[11] Handelsman Y,Mechanick JI,Blonde L,et a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medical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for developing a diabetes mellitus comprehensive care plan[J].Endocr Pract,2011,17(1):1-53.

[12] 李龙英,李世云,白秀娟,等.2型糖尿病患者院内低血糖状况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1):41-44.

[13] Yaffe K,Falvey CM,Hamilton N,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ypoglycemia and dementia in a biracial cohort of older adul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JAMA Int Med,2013,173(14):1300-1306.

[14] Feinkohl I,Aung PP,Keller M,et al.Severe hypoglycemia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olde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the Edinburgh Type 2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care,2014,37(2):507-515.

[15] Wan Z,Frier BC,Williams DB,et al.Epinephrine induces PDK4 mRNA expression in adipose tissue from obese,insulin resistant rats[J].Obesity,2012,20(2):453-456.

[16] Baldwin D,Zander J,Munoz C,et al.A randomized trial of two weight-based doses of insulin glargine and glulisine in hospitalized subjec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renal insufficiency[J].Diabetes Care,2012,35(10):1970-1974.

[17] 杨春花,席延琴.2型糖尿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23(5):78-79.

(收稿日期:2014-10-02 本文编辑:郭静娟)

上一篇:职高语文选修课教学的策略探讨 下一篇:地铁信号系统采用的安全性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