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5-19 01:04:52

新形势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楚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找出了在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主旨,以增强研究生实践创新和综合素质为特色,以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有针对性的研究生素质教育、严谨科学的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为基本要素组成的新型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经实施,效果良好。

关键词:研究生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研究生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级专业人才为目标,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和至高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自198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日益趋向多样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目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1999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改革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过程;积极推进弹性学制的实施等内容。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实施三个方面给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见。可见,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层次人才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一项现实的、紧迫的任务。

本研究以“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研究生培养为试点,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切实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构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而为推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探索和努力。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明确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范畴,调研清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找出园林学科研究生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新型培养模式构成要素和关键环节,从理论层面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新型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反馈,进一步修改培养模式,最终形成完善的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研究方法

遵循客观性、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走访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调研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学方面、导师指导情况、培养质量评定、研究生管理及能力拓展等方面。

二、调研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培养方案中培养方向面窄、课程设置中课程较少,范围较窄,学生选择余地小,不利于研究生的多方向、个性化培养。②教学管理制度不规范,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③导师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导师工作责任心不强,创新创造能力有所欠缺。④研究生日常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尚不完善,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数量少,质量有待提升,研究生个人综合能力尚需增强。⑤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创新能力有所欠缺,难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人才的需求。⑥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培养的各环节都存在一些重视不够,把关不严等问题。培养质量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健全。

三、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定完善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健全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运转有力的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全面实施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信息反馈和综合评价体系入手,构建具有理论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根据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修订形成了新的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增了园林植物造景应用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两个研究方向;同时调整优化了课程设置,增添了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实践技能、体现技术应用能力的6门专业选修课。

(二)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了研究生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采取多种举措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形成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规范教学日历,严格按照教学日历进行教学;制定修订研究生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增强指导学生的业务保障能力。将在园艺学科和校外科研院所从事观赏园艺研究工作的教授、研究员邀请至本学科,联合成立导师组,学科之间的交叉、交流、融合,极大拓展了青年导师的知识面,创新能力得以增强。

(四)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构建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健全了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级组织建设,形成了科学、严密,旨在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强化建设。制定了系列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的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涵盖研究生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先优评比、行为管理、安全保障等在内的制度体系。

(五)多措并举,切实增强研究生素质。加强了条件建设,依托“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在原有校内科研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山东农业大学城乡风景园林研究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综合实验室、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并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创新基地。倡导学生积极从事科研活动,激励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定期举办林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和阶段性学术交流报告会,浓厚学术氛围,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其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做专题报告。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分类指导。起到丰富生活、培养爱好、形成专长、增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多种措施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动手操作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六)完善培养质量实时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制订了一系列事关培养质量的评价办法,每学期一次研究生、导师人才培养质量座谈、调研会,每年度一次毕业生跟踪调查,涵盖了从研究生复试、课堂学习、课程考试、能力培养、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毕业答辩、工作表现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和监控督导机制。

四、新培养模式的应用及效果

该培养模式从2008年9月开始在2008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点研究生中实施,后扩至2009、2010级学生,经实践检验,有力提升了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学术素质、综合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和学术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显著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二)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评价得到显著提高。该模式实施后,研究生社会竞争力得到增强,就业情况有明显变化,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反馈良好,总体评价较高。

该培养模式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并促成了招生、培养、就业的良性循环。该培养模式已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实施三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林学、水保等相近学科专业相比,产生了明显比较优势。受其影响,林学院内林学、水保等学科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借鉴其做法,推广其经验,相信随该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将会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层次的提高,近年来园林学科的招生状况趋于火爆,每年研究生报名数量达到招生名额的3倍以上,每年招生人数在30人左右,占到学院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一半,同学院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生源优势,好的生源又为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推进了园林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闻. 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73-75

[2]崔慧霞等. 护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9-50

[3]刘红奎等.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35-36

[4]牟艳娟等. 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 78-79

[5]陈新忠等. 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4-6

[6]马林刚等. 优化培养模式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3) 41-43

作者简介:

1.韩克杰(1971-),男,山东临清人,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2.刘刚(1971-),男,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3.赵兰勇(1960-)男,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育种与栽培。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与中学地理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如何看待朝鲜近期的经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