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条件为素质教育铺设平台

时间:2022-07-25 03:24:15

创设条件为素质教育铺设平台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这次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多元化而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其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是一个重要理念,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地方由于师资缺乏和其它原因,大额班级很多,就本人所带班级,每班人数多达80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大班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义务教育《课标》特别对观察与实验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观察、动手体验、学会设计、主动探究,为了全面推进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为了能全面开展正常的实验教学,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合理分配学生成员,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对于大班年级来说,学生多难控制是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如果组织不好,实验课就会出现像一片散沙一样,不但教师无法从中指导,学生的实验有时不但完成不了,而且一节课中得不到任何效果,所以为了能使学生很好地探究每一个实验课题,在每组学生分配上我根据每班学生的情况做了精心的安排,每一小组有优、中生和学困生组成,而且各自有各自的任务,动手能力强的来完成实验装置及其过程,并在完成过程中逐步讲解,这样不但提高了这部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做辅助工作,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我在组织学生探究九年级物理《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导线芯,提出问题:“生活中的导线芯为什么多的是铜芯和铝芯,而不用石墨或其他导体?”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猜想,根据学生猜想让学生制定实验计划,在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让各实验小组的组长将每一位学生的职责分配好,然后再进行实验,这样学生会有序的进行实验探究,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毕,整理仪器,然后讨论实验结论,最后在总结时我常提问每组的一些学困生,让他回答他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有些教师总认为大班学生多,当仪器少时无法来完成实验探究,其实我认为实验分组不一定人数越少越好,有些实验是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分大组实验的好处是(1)优生可帮助学困生,(2)在完成实验猜想时大家可充分发表意见,拓展思路,(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 化整为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侧重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虽然国家给于了大量支持,但实验仪器缺少还是关键性问题,有些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应分散处理,例如,在九年级物理实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一节中,我根据学生情况分了三个大组,十八个小组,第一大组既有电流表又有电压表;第二大组有电流表而无电压表,但给已知电阻;第三大组有电压表而无电流表,也配给已知电阻,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这样,即克服了实验器材的短缺,同时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开发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在《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我也采取了此类方法,效果很好,如果学校器材充足,也可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同时在两个实验室中进行探究,这样也,解决了学生多难管理的问题。

3 培养学生课外兴趣,利用身边的材料探究有关实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现成的物理实验器材,教师只要适当点拨,学生就可以收集,建立一个家庭实验室,来自主完成一些探究性实验或创新实验,例如:在讲解《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时,我就首先让学生预习这节课的内容,并回家利用身边的干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器材探究一下不同物质的导电能力,并将他们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等到上课时我首先拿出一根导线让学生观察,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导线内部要用金属而外面却包上了一层塑料或橡胶?”此时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踊跃回答提出的问题,热情高涨,然后教师再演示一遍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特别是酸、碱、盐水溶液的导电性,加强了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进一步理解,还有在讲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后,我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在讲液体压强时,让他们利用矿泉水瓶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动脑,达到帮助自己学习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将学生化整为零,让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有收获,享受成功的,保持旺盛的探究热情。

总之,在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一篇: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之我见 下一篇:妙用错误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