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时间:2022-07-25 03:14:46

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经和外语一样成为人们求职的必备技能之一。高职院校自然顺应时代需求,全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应用课程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直接影响,与学生毕业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密切相关。文章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找出了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根据学生特点来选编教材、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构成模块化的考核机制四种策略。

关键词:能力导向;高职;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201-03

1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半个多世纪的计算机发展史用“迅猛”一词来加以概括毫不为过。现在,计算机已经和外语一样成为人们求职的必备技能之一。高职院校自然顺应时代需求,全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应用课程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直接影响,与学生毕业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密切相关。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高职:这里我们所说的高职是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与普通本科院校、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存的一类教育机构,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当中提出的“1+x”计算机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当中的“1”,其中的“x”是指高级办公软件、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应用基础等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是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的特征选择性开设的课程。

3 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较早,注重对学生获取、筛选、鉴别信息能力的培养,倡导对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并将其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我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课程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同济大学实施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西北大学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这两项成果都是国家级精品课程。

我国计算机教育界的权威、清华大学教授谭浩强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特征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高校计算机课程应该有以下特点: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实质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不应仅限于计算机;二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使得高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起点发生变化,高校的课程体系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三是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四是高校应该加大信息技术类选修课程的开发力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工作方向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五是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六是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的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不同,应该开发各俱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4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的主要问题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新生。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他们的计算机水平真是参差不齐。其中有些学生在入学之时就已经完全达到了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甚至少数学生还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是还有一部分来自偏远地区或只重视升学率的高中的学生则基本上是从零起步。这就使得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有顾此失彼之感,既怕讲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又怕讲深了基础差的学生“消化不了”。因此,如何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现以能力为导向教学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5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的问题,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实践与思考:

5.1 根据学生特点来选编教材

当前可供高职院校选择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种类繁多,但是大多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内容过于单一,结构不合理,教材之中的应用实例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缺乏联系,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计算机的发展态势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材选编,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使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盲目攀比本科院校,充分分析高职院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和特点,选择或自编难度适中的教材;

2)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该照顾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成长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3)建立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包、教学网站等,构建立体化教材。

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应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打破教材的章节界限,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高级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掌握,而高级模块则是依托高职院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形成项目展示—知识传授—知识巩固—实战训练—拓展训练的主线。

5.2 优化计算机教学模式

1)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有恰当的材料、适度的帮助和充足的时间,所有的学生都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应该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一是建立以班级为基础的动态分层模式。即相同专业的平行班保持班级不动,而以计算机基础和能力为标准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地点授课的走班式模式。

二是在同一班级内实行隐式分层。即在同一教学班中,以教学大纲、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为依据,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三是根据专业特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突出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特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来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专业的共同内容应该是主要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为不同专业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时所占课时不应该太多。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技术性课程当中常用的教学模式之一,主要来说要分为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创设情境,即结合word排版、excel计算等不同学习领域的内容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情境与学习内容一致。

第二步是明确学习任务,即在确定的学习情境当中引入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思考和学习的问题。

第三步是学生自主学习,即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线索(如怎样收集信息、如何处理信息等),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步是小组协作学习,即让学生在与他人的讨论和交流过程当中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促进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第五步解决问题,即由学生对自己完成任务的方法加以介绍,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第六步总结巩固,即总结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当中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的策略。

3)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即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地进行选择,但是这些情境与任务应该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如在学习word操作技能时,我们可以要求文秘专业的学生撰写发言稿,可以写会议记录,还可以要求制定计划、书写年度总结。

开放式教学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为了完成操作任务,学生可以向教师咨询、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参阅课外书籍、上网搜索;而对结果的评价也不能依据唯一的答案,而是在基本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任务加以评价与指导。

5.3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分组讨论等,灵活应用这些方法不但能激励学生不断思考,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能让其掌握技能,提高素质。限于篇幅在此只就案例分析法和分组讨论法来加以阐述。

1)案例分析法:在WORD图文混排和EXCEL数据处理的教学当中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即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或者剖析瑕疵案例,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准确地把握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巧。

2)项目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但也绝不意味着忽视理论的学习。项目驱动教学法则有利于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精心地进行项目设计,将零散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串连起来形成具体的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当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3)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只有一个,而学生则是几十名,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要求教师一一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因此我们需要引入分组讨论的方法。即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对比较大的项目分工设计和操作,然后进行探究和研讨,在合作过程中完成任务。这就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5.4 构成模块化的考核机制

当前的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开放性,不管学习任务、学习途径还是评价方式都是开放性的。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学习者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和终身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了确定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应该建立有效的监控制度,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可以采取采用“1135”形成性考核评定机制。具体如表1:

5.5 增加选修课

考虑到每个班级都有少量学生有基础、有兴趣、有能力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建议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内容需求,开设相应选修课。比如,在计算机基础层次上,根据用人单位对等级证书的需要新开课程:“Flas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Photoshop 图像处理”、“硬件维护与维修”、“ VB”、“C”等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

6 实践效果

笔者根据上述的方法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全校学生参加四川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率超过了80%,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绍中.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

[3] 张星云;张亚飞.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软件导刊,2012(12).

[4] 杨茂.演变中的美国“分层教学”[J].教书育人,2005(3).

[5] 陆英.隐式分层次教学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2(25).

[6] 许泽明,张耀文,任馨,等.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

[7] 高明霞,方娟,毛国君.计算机机专业学生使用开源软件的问卷调查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2(2).

[8] 魏冬梅.非计算机专业新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J].福建电脑,2008 (1).

上一篇:推压力传感器计量检定的计算机应用 下一篇: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