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Mesh网络技术发展分析

时间:2022-09-12 05:41:52

无线Mesh网络技术发展分析

摘要:无线Mesh网络(WMN,Wireless Mesh Network,也称无线网格网)是一种新型的无线宽带接入网络,近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WMN的特点、体系结构和应用,客观地探讨了WMN的理论网络容量以及WMN发展所需解决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无线Mesh网络;多跳;容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077-04

1 WMN简介

因特网业务的不断增长促使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无线网络逐渐出现,形成了下一代网络,它们能够提供更好的接入服务。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种重要无线网络技术,即无线Mesh网络(WMN,Wireless Mesh Network,又称无线网状网、无线网格网等)[1]。WMN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网络结构,是一种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

WMN具有动态自组织、自配置的特性,网络中的结点自动建立并维护它们之间的网格连接。这些特性使WMN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前期投入成本低、网络维护方便、健壮性好和服务覆盖范围增大。WMN中的Mesh路由器具有网关/网桥功能,这使得WMN能够与多种现有无线网络(比如蜂窝网、无线传感器网、Wi-Fi、WiMAX、WiMedia互操作,可实现网络融合。

2 WMN网络体系结构

WMN采用网格状的拓扑结构。WMN中包含两种结点:Mesh路由器结点和Mesh客户结点。Mesh路由器具有特殊的路由功能以支持Mesh网络。为提高Mesh网络的灵活性,Mesh路由器通常配有多个无线接口,这些接口可自行选用相同或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无线Mesh路由器通过多跳接力的方式扩大覆盖范围。Mesh客户结点具有Mesh网络所必须的功能(也可作为路由器使用),通常只有一个无线接口。Mesh客户结点的软硬件都比Mesh路由器的简单许多,但设备形式更多样化,可以是便携/台式PC、掌上电脑、PDA、IP电话、RFID阅读器、控制器等。

根据结点的功能,WMN的体系结构可分为三大类:骨干WMN、客户WMN、混合WMN。[2]

2.1 骨干WMN

骨干WMN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虚线、实线分别表示无线连接、有线连接。骨干WMN由Mesh路由器构成基础设施。骨干WMN可使用多种无线电技术,用得最多的是IEEE 802.11。Mesh路由器之间形成了具有自配置、自修复连接的网状网络。由于具有网关功能,Mesh路由器可连接到Internet,使WMN能够通过Mesh路由器的网关/网桥功能与现存有线网络相融合。骨干WMN是最普遍使用的类型。

2.2 客户WMN

客户WMN中不需要Mesh路由器,完全由客户结点组成实际网络、执行路由和配置功能并为用户提供终端用户应用,其结构如图2所示。在客户WMN中,向网络中某个结点发送的数据包需经过多个结点(多跳)才能到达目标结点。客户WMN通常使用同一种无线电技术来构成。与骨干WMN相比,客户WMN需要增强客户WMN中的终端用户设备的功能。

2.3 混合WMN

混合WMN是骨干WMN和客户WMN的组合,其结构如图3所示。Mesh客户可通过Mesh路由器接入网络,也可直接与其它Mesh客户通讯。骨干WMN提供与其它网络(Internet、Wi-Fi、WiMAX、蜂窝网和传感器网络)的连接;客户的路由能力提供了WMN内的增强连接和覆盖。混合体系结构适用于各种情况。

3 WMN的结构特点

3.1 多跳无线网络

WMN在不牺牲当前信道容量的前提下,扩展了当前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为位于非可视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非可视距离连接。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采用多跳的网络连接方式。多跳连接方式使用较短距离的链路,因而没有牺牲无线电的有效覆盖范围、可减少结点间的干扰、更有效地实现频率复用,最终提供更高的系统吞吐量。

3.2 具备自形成、自恢复和自组织能力

由于具有灵活的网络结构、容易配置、容错能力和网格连通性(如多点到多点的连接),WMN增强了网络性能。基于WMN的这些特性,WMN的前期投资较低,并且网络可按需逐步扩展。

3.3 移动性

Mesh路由器通常有较低的移动性,而Mesh客户可能是静止结点也可能是移动结点。

3.4 多种网络接入方式

在WMN中,支持回程接入Internet和P2P通讯。另外,可通过WMN实现将WMN与其它无线网络的集成,并对这些网络的终端用户提供服务。

3.5 功耗限制

通常,Mesh路由器在功耗方面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是Mesh客户需要高能效协议。例如,网格功能传感器需要高功效的通讯协议。因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首要关注的是电源效率,所以为Mesh路由器优化的MAC或路由协议可能并不适用于Mesh客户(如传感器)。

3.6 与其它无线网络的兼容与互操作

例如,基于IEEE802.11技术构造的WMN必须与IEEE802.11标准相容,同时要与网格和传统的Wi-Fi客户端相兼容。这种WMN也要具有与其它无线网络(如WiMAX、ZigBee和蜂窝网)的互操作性。

4 WMN支持的应用

WMN可支持大量应用,这些应用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WMN的功能,WMN的应用可分为如下几类。

4.1 Internet接入

各种Internet应用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及时信息,使生活更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例如,email、搜索引擎(如google)、网上行动(如易趣,eBay)、在线购买、聊天、视频流等已经成为生活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人们对互联网很有兴趣。在家庭或中小型商业环境中,最主要的网络接入解决方案仍旧是DSL或有线Modem与IEEE802.11接入点。与这些方法相比,WMN有许多潜在的优点:低成本、高速率、易安装。因此,Internet接入将大大推动WMN的发展。

4.2 WMN中的分布式信息存储和共享

这类应用不需要Internet的回程接入。这类应用的用户只在WMN内部通讯。一个用户可能需要存储大量数据到另外一个用户所拥有的磁盘上,或使用P2P网络技术从其它用户磁盘上下载文件,或查询/检索分布数据库服务器上的信息。WMN内的用户也可以聊天、视频通话和玩网络游戏。在终端用户上实现这些应用需要在应用层上有某些配套协议。

4.3 通过多个无线网络的信息交换

这类应用也不需要接入Internet。例如,蜂窝电话与Wi-Fi电话通过WMN进行通话是不需要Internet的。类似的,Wi-Fi网络的用户希望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个传感器。所有这些应用必须由应用层终端用户的新算法或软件来支持。

5 WMN的网络容量

WMN的网络容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交通格局、网络结点密度、每个结点使用的信道数量、传输功率水平、结点移动性。下面简要地介绍网络容量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

5.1 网络容量分析

可以用Ad Hoc网络容量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WMN的网络容量。

在文献[4]中说明:在静态多跳网络中,当结点有6个邻居结点时,结点将达到最优传输功率水平。根据这个值,最佳折衷存在于从源结点到目标结点的跳数和信道空间利用率之间。这个结论可用于具有最小移动性的WMN的基础设施。在混合WMN中,迄今还没有关于移动性的理论性结果。一些实验性研究,对静态网络的仿真结果证实了[4]的理论结果。

文献[5]中给出了网络容量的上下界分析。从结果分析可看出,当结点密度增长时,每个结点的吞吐量急剧下降。文中给出一个提高Ad Hoc网络容量的重要提示:结点只与附近的结点通讯。并给出两种实现方案:部署中继结点和结点簇。当结点与不在其附近的结点进行通讯时,必须经过中继结点或簇进行。这种方案有一定的限制。第一种方案,为大幅度地提高吞吐量需要大量的中继结点,增加了网络成本。第二种方案,在Ad Hoc网络或WMN中设置簇结点不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因为在分布式系统中难以进行簇的管理。

文献[6,7]设计了混合网络体系结构以提高Ad Hoc网络容量。在混合体系结构里,结点只与附近的结点通讯。如果需要与几跳距离远的结点通讯,使用有线网络,由基站或接入点对包进行中转。混合体系结构可提高Ad Hoc网络的容量,但还不适用于多数应用,因为在许多Ad Hoc网络中并不存在基站间的有线连接。

文献[8]提出的方案通过利用结点的移动性增加了Ad Hoc网络的容量。当某一结点需要向另一结点发送数据包时,只有当目标结点在源结点附近时,源结点才进行发送。因此,借助于结点的移动性,结点只与自己附近的结点通讯。这种方案也有限制:传输延迟会变得很大,结点需要的缓冲区也很大。

文献[5]中分析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对Ad Hoc网络容量的研究。可是,它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协议还没有全部被分析到。例如,通常用来提高网络容量的分析中没有考虑能量控制机制。另外一个例子的分析中也没有考虑到Ad Hoc路由协议的全部特点。在任何一个路由协议中,包的路由不一定要沿着源结点和目标结点之间的直线方向进行,因为路由协议是根据某些度量(如跳数、链路质量等)来确定路径的。

在实际网络中,理论容量值的适用性仍然不清楚。文献[9]对文献[5]中的理论结果与基于IEE802.11的Ad Hoc网络进行了比较。但是进行这项研究的前提是假定在大型Ad Hoc网络中流量方式是区域的,因此结点只与附近的结点通讯。这个假想在现实网络中不会总是成立的,除非网络是有意按此方式来设计的。目前,大部分分析方法采用渐近分析。由这种方法推出的容量上界或下界值并不能真正说明给定结点数的Ad Hoc网络的真实容量,特别是当结点数量较小时。近来,文献[10]中提出一种分析方法来研究WMN的确切容量。这种分析利用WMN的低移动性来简化研究。文献[10]的分析方法包含三个不一定有效的假设:所有结点的流量都被送到一个网关,但在WMN中情况并不如此;每个结点对带宽公平共享。可是,当网络结点之间距离不同时,这个假设无效;单向传输很容易被扩展为双向传输。但,如果是双向传输,则网络容量将完全不同。

5.2 开放研究课题

仍然有许多关于WMN容量分析的课题需要进行研究,原因如下:

Ad Hoc或WMN的容量理论值都在在一些简化假定下推出的。根据关键因素(如传输功率水平、流量方式、优化路由等)推出新的理论值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

在Ad Hoc网络的容量分析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由于WMN与Ad Hoc的区别,WMN还没有进行彻底研究。关于Ad Hoc网络容量和结点密度优化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WMN。

增加WMN容量的重要技术在Ad Hoc网络的分析模型中并未加以考虑,例如,单频多信道或多频单结点。这就产生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网络结点来说,优化信道或频率数值是多少。

6 结论

目前,WMN发展迅速,有多项鼓舞人心的成果。WMN将为个人、区域、校园、城市提供大量多样化的无线服务。我们可使用现有的技术来构造WMN,但现有WMN的性能仍旧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还有许多问题和技术有待解决。

为实现可扩展性,必须开发WMN的新MAC、路由和传输协议;目前的WMN只能部分实现自组织和自配置;目前WMN的安全措施可以在指定协议层有效防止某些特别攻击,但缺少在不同协议层上阻止或反击的综合机制;WMN在集成异构无线网络的方面能力非常有限;依靠单层协议的改进不能够全部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物理到应用层的所有协议都需要改进或重写,为达到优化性能需要在这些层之间进行跨层设计。

WMN是下一代无线网络很有前途的技术,众多的应用加快了WMN的发展。WMN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充分发挥其潜力,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方旭明.下一代无线因特网技术:无线Mesh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Akyildiz I F,Xudong Wang,Weilin Wang.Wireless mesh networks:a survey[J].Computer Networks,2005(47): 445-487.

[3] Whitehead P.Mesh networks:a new architecture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s.2000 IEEE radio and Wireless Conference,2000:10-13.

[4] Kleinrock L,Silvester J. Optimum transmission radii for packet radio networks or why six is a magic number.Proceedings of the IEEE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Birmingham, Alabama, December 1978, pp.4.3.1-4.3.5.

[5] Gupta P, Kumar P R.The capacity of wireless networks[J].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0,46 (2):388-404.

[6] Kozat U C, Tassiulas L. Throughput capacity of random ad hoc networks with infrastructure support.ACM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MOBICOM), San Diego, CA,2003:55-65.

[7] Liu B, Liu Z, Towsley D. On the capacity of hybrid wireless networks. IEEE Annu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INFOCOM), San Francisco,CA,2003:1543-1552.

[8] Tse D N C,Grossglauser M. Mobility increases the capacity of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J].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2002,10(4):477-486.

[9] Li J, Blake C, De Couto D S J, et al. Morris.Capacity of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ACM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MOBICOM),2001:61-69.

[10] Jun J, Sichitiu M L. The nominal capacity of wireless mesh network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03,10(5):8-14.

上一篇:非结构化数据迁移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信息技术网络考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