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背景下如何当好新闻编辑

时间:2022-07-25 02:07:36

浅谈网络背景下如何当好新闻编辑

[摘要]本文阐述了网络时代新闻的特点,分析了网络环境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网络时代当好新闻编辑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网络 时代 新闻 编辑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3-0132-01

网络环境下,新闻编辑每天面对海量信息,编辑工作的创新在当前新闻活动中越来越重要。只有充分运用各种编辑手段,创新编辑思路,才能当好新闻编辑,才能表达新闻的真实内涵,真正实现新闻的价值。

一、网络时代新闻特点

网络传播的内容是海量的,泥沙俱下已成为一些网络的共同特点,网络新闻更是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网络新闻呈现平民化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任何一个互联网参与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新闻,这就使得网络新闻出现个人化的不规范、不严肃性和一些百姓饭后无聊的谈资,导致新闻数量大惊人,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无法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使新闻的选择性更显迫切。

(二)网络新闻呈现娱乐化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你不说,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其扁平化传播的特征使得新闻价值判断的标准发生歧义,因而传播者常常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判断什么是新闻;网民们更加倾向于寻求轻松自在的娱乐目的,有些新闻更趋向于“无厘头”和诙谐性。

(三)网络新闻呈现快捷化

网络背景下,新闻传播与传统媒体具有十分独特的技术优势,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新闻,网络媒体通过增强链接、搜索功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新闻背景资料,实现新闻信息与背景资料的平衡。这给读者有了深入了解新闻的机会和平台,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全面了解新闻及新闻背后的真相。

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我们身处在“地球村”,对于网络编辑来说并不缺少信息资源。有专人加工整理过的信息对社会反而更有用,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更加能反映舆论,更加能左右舆论,这需要有人代表社会从事对信息进行加工、筛选的工作。可以说,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不但不是以前所谓的“搬运工”,而是非常重要的把关人。

网络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读者可自由组成社区进行交流,发表评论,在这种氛围中,编辑如果没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理论功底,将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因此,新闻编辑的工作十分重要,担负着把关人的重要职责。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条新闻在时效性、纵深性等方面做得再好,一旦失实,便毫无价值,乃至产生相当大的副作用。进行真实性的把关是网络新闻编辑最基本的职责。

网络媒体需要海量的新闻加以支撑,网络新闻编辑也面对着海量的新闻。这些新闻的来源非常复杂,大量来自传统媒体,有的来自隐性的众多网友。海量的新闻需要及时传播,甚至需要追踪新闻事件的发展进行即时的传播,否则就可能被其他网络媒体抢占先机。与此同时,网络媒体进行的是全球化的传播,失信的新闻一旦发出就几乎是失控的,即便是立即删除了,也可能早已被其他网络媒体广泛地转载。可见,在海量、即时的前提下,网络新闻把关的压力很大。新技术的不断冲击迫使编辑学习、使用新技术,以整合新闻内容,增强表现形式,完成对信息的有效处理,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使新闻信息能够很好地为受众所接受。

(一)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来说,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在新闻节目播出中直接插播由现场同步发回的信号已成为网络新闻平台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编辑要有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播出。

要想当好新闻编辑,必须加强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的学习,并将这些知识科学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有时候,新闻与新闻的联结,会导致新闻感受疲劳,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编辑工作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语言和表达形式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真实地传达给读者。

(三)进一步增强网络互动能力

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网民自由的张扬,新闻网络互动已经成为新闻编辑和受众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要培养网络互动能力,强化对舆论的倾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沟通,发挥好新闻的主阵地作用。

四、结语

网络时代给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为新闻编辑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当好一名新闻编辑需要比较以往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不断充实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应对网络挑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回馈读者。

【参考文献】

[1]金梦玉.网络新闻实务[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上一篇:论“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下一篇:基于最优货币区的“大华区”货币合作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