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时间:2022-07-24 10:26:55

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次浪潮的本质,就是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渗透和推动。本文试对信息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信息 信息化 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 经济发展

【Abstract】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modernization. The nature of the third wave is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ocio-economic penetration and promo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information on 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ole of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s】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Development

1.信息化对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新型社会,信息化在诸多层面对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来临,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各国都把国民经济信息化作为自己发展的重要战略。发达国家希望通过信息化战略,保持其经济、科技等优势,继续在世界事务特别是经济领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希望通过信息化战略,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加重在国际事务中对话的份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达到11.67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这是在全球信息经济大背景下取得的,信息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社会生活与国民经济信息化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推进社会转型和抢占二十一世纪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2.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2.1 结构主义的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有一个竞争均衡假设:要素市场是均衡的,经济制度有足够的灵活性来维持均衡价格,无论从生产者还是从消费者角度看,资源都达到了长期的有效配置,也就是帕累托最优。基于这种假设,所有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加权平均增长与总产出增长的差额,即是整个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的数量。但事实证明,不存在完全实现这种均衡的市场和行政机制,不同部门中劳动收益有差别。那么,事实上的经济增长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结构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由低生产率部门向较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等原因形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非均衡条件下(要素市场分割和调整滞后等等)的结构转变,能够加速经济增长。”[1]也就是说,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现代经济的迅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产业得到均衡发展,提高了产业发展效率。信息化浪潮促成了信息产业的形成壮大,同时使传统产业也得到了改造和优化。“信息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标志,是带动度极高的现代经济增长源。”[2]

可见,依据结构主义的非均衡经济增长理论,“推进信息化,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增长。”[3]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对中国来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长期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源动力。

2.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经济增长由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推动,但并不一个已达成的共识,其中罗默于1986年建立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这个模型在资本和劳动之外加入了第三个生产要素──知识。罗默于1990年提出了第二个模型,在要素中加入了人力资本。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这一强大的内部力量就是知识。投资促进知识积累,知识又刺激投资,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投资的持续增长能永久地提高增长率。后工业经济即信息经济有时也称为知识经济,便是考虑了知识在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与产出。

信息化与决定内生经济增长的因素(要素)有着紧密的关系。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才是知识的本原,知识是由信息提炼而来的。信息化加速了信息向知识的转变,并加速了信息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信息化正使“好”的技术、方案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内生增长的角度促进了经济发展。

以上简单介绍了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但信息化具体是怎样促进经济增长的呢?下面就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的实证分析。

3.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渗透性、扩散性、增值性、倍增效应、集群效应,作为高新技术的龙头,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1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信息搜集、分析等技术部分地取代了人的脑力功能,自动化、工业控制技术部分地取代了人的体力劳动。许多人力技能根本无法实现的目的,借助信息技术便可以达到。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巨大和明显。中国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新兴技术推动的新兴产业。

3.2 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改造了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爆发出新的能量。

从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顺序看,先有工业化,后有信息化。工业化培育了信息化,信息化是对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与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传统工业整体比较落后,经济结构不甚合理,信息化程度还不高,不可能立即以信息化取代工业化。我们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同时大力发展壮大信息产业,快速向信息化过渡。

信息化对工业化有三种作用:

(1)意识补充作用,信息经济的发展能弥补工业经济的不足,如高能耗、低效益、严重污染等。

(2)替代作用,能用信息资源来替代更大一部分的物质资源。

(3)协同作用,信息经济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机会和新途径。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观念上可以使工业化不以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为终点,而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往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前进;在运用工业制造技术的同时,要求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要求改革和创新,实现办公自动化、贸易无纸化、信息网络化,以及管理信息化与业务信息化的整合;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发挥信息的作用、扩展知识的功能,使工业化扩大了可用资源的范围,并增加了知识化、智能化的特色。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必须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4.新兴产业──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产品及其装备、设备和信息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的各部门的集合。广义的信息产业还包括信息咨询业、信息服务业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晶体管的发明和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的建立,信息产业迅速成长和壮大起来。十多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一直保持着二至三倍于GDP的速度发展,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由1998年的1.4%提高到2002年的4.2%,这一比值将继续呈倍增式增长。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

信息产业对社会经济有如下一些影响和作用:

4.1 知识(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效用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充分的发挥。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本身如软件业、情报业、教育业都是以知识、文化、智力的开发、研究和传播为职能的产业。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更是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密集性。从信息升华而来的知识已越来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或生产要素,经济效益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依赖技术创新创造出来。

4.2 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渗透性、创新性及增值性等特点,成倍地快速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我国信息技术应用的典型调查表明,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一般都有1∶4以上的倍增。

4.3 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推动具有重要的作用。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不仅决定着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而且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各次产业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虽然现在已经在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历史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转型的难度,到21世纪,中国产业结构仍将是第二产业比重居最高地位。

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因为信息产业是高渗透产业,不仅能渗透到各个高技术领域,还一定会渗透到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更新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力,加快产品换代,增强产品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传统产业向知识密集和高品质转变。

4.4 信息产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强,它的发展对其它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能带动一大批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1)在信息产业内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龙头,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蓝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2)在信息产业外部,带动了一批其它产业如新材料、新能源、机械制造、仪表仪器、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还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作用。

4.5 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各国更加紧密地联为一体,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理所当然要汇入这一潮流,要推动这一潮流的发展。信息产业对这一潮流的作用使中国经济发展得到直接和间接的好处。比如,中日韩三国2004年初在北京商计联合开发Linux操作系统的事宜,使这一计划提升到具体实施的阶段。这一计划对打破微软垄断,开发自有知识产权,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开开放竞争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5.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产物。虽然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不象信息产业那样能够直接以量化的形式反映出信息化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份量,但是它们大大加快了中国信息化进程,大大提高了中国信息化水平。这里以定性的方式简述一下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间接推动作用。

5.1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务活动形式,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通讯网络和计算机装置替代传统交易过程中纸介质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等环节,从而实现商品和服务交易管理等活动全过程的无纸化和在线交易。”[4]2003年的一场抗“非典”大战,促使电子商务快速走进人们的经济生活。电子商务已成为越来越热门的一个话题。

电子商务对信息技术和法律法规的依赖性比较强,虽然在我国的发展还有一定困难和限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现实。

从宏观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形式,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获得无限的商务空间,借助电子商务这种全新的手段获得全球性的竞争优势。为了适应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企业生产组织与经营方式必须发生改变。电子商务可以成为促进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契机。电子商务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源。

从微观角度来看,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比较直接,它所带来的好处是“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存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用户服务效率、降低营销费用、创造销售机会、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经营效益等。”[5]

关于电子商务,我们还要破除“邮购”的狭隘理解。电子商务之所以对经济生活有巨大的影响,是因为它是一种体系,一种创造财富的体系,它代表了一个新的文明。我们已经向网络社会迈进,网络社会里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电子商务。2003年度中国最富有的人是丁磊,丁磊和相当一部分新贵都是在网络大潮中搏击中流的人。只有把握住创造财富的体系,才能够把握住时代的方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5.2 电子政务。

究竟什么是电子政务?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进行行政。据笔者调查,云南省的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电子政务既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工具。电子政务是政府解决其所面临的、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台发动机。

(1)电子政务可以提升政府竞争力。

中国政府之所以发展电子政务,首先是旨在提高政府竞争力。目前人们谈及竞争,大多是指企业之间的竞争,但事实上,目前经济竞争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府之间的竞争。因为国家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各国的中央政府之间,而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也表现在各个地方政府之间。如果政府是一个没有竞争力的政府,那么它如何领导建设有竞争力的经济?

(2)电子政务是推动中国信息化的切入点。

建设电子政务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以电子政务做龙头,通过电子政务带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信息化。

(3)中国电子政务预期的投资规模据说超过了三峡工程,这必然会促进信息技术业、通讯业、软件业、硬件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全球信息化如火如荼,使全球经济、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空前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加强的条件下,经济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尤其重大。信息化经济的发展,将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美)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分析比较研究》(中译本)三联书店 1995年 第5页

[2] 郑友敬:《跨世纪: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5年 第3页

[3] 李晓东:《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年4月 第27页

[4] 马自坤:《信息管理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第205页

[5] 马自坤:《信息管理学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 第209页

上一篇: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学生就业能力提... 下一篇: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