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时间:2022-07-24 09:24:3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应该从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入手。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初始阶段,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优化比较,引导思维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在教学中,教师引导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学生对一些概念或定理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既有智慧火花的迸发,也免不了有犯错的时候。教师应当随时捕捉这些信息,巧妙地引导学生加以对比,让学生从表面上的“同”或“错”中悟出实质的“异”或“对”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诱发创新欲望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没有思维、没有创新。因此,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师”,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全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克服思维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的能力,让学生敢于质疑。

三、多样化的思维策略,让学生产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探索解答问题的方法,产生尽可能多、新和独特的解题策略。教师要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强化对问题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性评价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

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其分析产生的原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小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方法,而且是在于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能锻炼其观察、思考、概括、推理与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上一篇:用工荒出现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