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你博客了吗

时间:2022-07-24 08:05:08

网络时代,你博客了吗

2005年10月,国内某著名门户网站推出了明星实名博客,一时间,国内文艺界、娱乐界以及其他一些知名人士蜂拥而至,纷纷在以各自真名的博客上留下大段文字,或倾谈生活感悟,或记录工作状况,甚至直接将博客当成了日记本。名人效用使得该网站人气大量急增,而博客这一网民早已习以为常的事物也因为名人的突然大量涌入而重新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一些人认为,所谓名人实名博客无非是网站炒作的手法之一,网站借名人扩大影响,名人借所谓博客这种新的传播平台作秀,博了人气,又“播”了利,可谓两全其美。

明星博客:博客发展的助推剂

正方:刘磊成

电视制作人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普及和最后的发展壮大都不可避免地要历经从民间自我把玩向官方正式认可的阶段,在民间把玩,尽管贴近大众,贴近生活,但所有的人也明白,没有官方的认可,那这个事物永远还是上不得台面,而得不到官方的推广普及,这个事物就有可能慢慢地消亡。例如地下电影,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可,且不论艺术和思想性如何,永远只能是低成本小制作,票房更是一种奢望,而它们的创作者也永远只能徘徊在社会的边缘,恐怕连衣食都成忧。又例如摇滚乐的发展,当它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背负着“地下”两个字的时候,遇到的是一片打压之声,而在官方正式承认它确实是一种音乐之后,才有可能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音乐之一,而它的创作者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人接受,成为明星人物,而毋庸置疑,明星效益反过来又推动了摇滚乐的发展和普及。

在经历了六年的发展之后,博客这种网络日记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更好普及甚至更全面地推广和普及,乃至丰富它的内涵,成了IT界苦苦思考的问题。应该看到,尽管在中国已经有数以千万计的博客用户,甚至在这其中还诞生了不少的著名,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最后的成名以及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可还是通过传统方式达到的。另外一些传统的社会势力也在委婉地拒绝网络和博客,如余秋雨先生,一再声称自己不会上网(尽管现在他也有了自己的博客,当然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又如陈染女士委婉地表达:我还是觉得写作用传统的方式比较好。那么在这个时候,博客又该如何向前呢?

毫无疑问,明星代表着社会的主流思想或疑问,他们浓缩了社会各种主流需求,由于巨大的人气效益,他们代言的事和物往往会被更多的人群基数接受,乃至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博客在这个时候扯起了明星大旗,不失为一招好棋,这一点从明星博客的点击率就可见出,而各方媒体的热评更是将博客的影响推向一个登峰造极的顶点。

那么从博客发展的方向需求来说,让更多的人了解博客,这是坏事么?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要偏离博客的本身,而单纯地将眼睛盯在明星的身上呢?

明星博客:与博客精神背道而驰的一场娱乐秀

反方:胡昭潇

中南林业大学教师

在高喊发展博客的口号下,一场席卷中国绝大多数明星的博客运动开始了,一时间,某网站的流量激增,博客这个在中国虽已经存在六年但依然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舶来词频频在各大媒体出现,更不用说各个明星身后那些星迷的嘴里了,原来追星还可以这样追啊,不用再去费尽心机分辨各个八卦消息的真假了,直接去明星的网站就可以知道他或她今天干什么了,想什么了,真是一目了然。

从商业角度来说,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网站赚了流量,明星秀了自己,然而轰轰烈烈背后,博客又从中得到了什么呢?众所周知,写博客首先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就是博客文字记录的应当是自己的真实状态,不能忸怩作态,但在这场明星博客运动中,似乎人人表露出来的都是高尚情操,但其实圈内那点破事,个个都心知肚明。在博客实名之后,真实的内涵就这样被异化了。另外,在一夜之间,什么娱乐明星、体育明星个个成了妙笔生花的文字大师,其造词捏句让不少吃笔杆子饭的人汗颜,倘若真相信了这些,只怕知道的人都要笑出声来。好在终于有人承认了,博客不是自己写的(恐怕不在少数),但又附带了时间不多啊、工作繁忙等解释若干,希望读者原谅云云。但是如果博客都不是自己写的,那还叫博客么?

零点调查公司的老总袁岳曾经有过一段很精辟的言语,深得博客迷的认同,他说博客精神要义就是:草根的、匿名的、真实的。是博客就该身份欠奉,文字真实,叨咕自己那点所思所想,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发声空间,公开媒体之外可触摸的公众存在。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时下轰轰烈烈所谓的明星博客,不仅算不得真正的博客,简直是彻头彻尾地在违背博客精神。无非是一场商业的、满足窥探欲望和庸俗的娱乐秀。这场篡改了博客内涵和精神的作秀,带给博客发展的伤害和影响也将是长久和致命的。

明星谈博客

李冰冰:

博客写得很辛苦

说心里话,写博客很辛苦。比如我现在拍戏,每天收工回到家里已经夜里10点多了,洗洗涮涮的差不多就十一二点了。而且写博客又不能记成流水账,想保持自己的风格和个性,就不能对付,因为大家都在尽己所能,挖空心思希望能够丰富多彩,吸引网友的眼球。

刘涛:

博客不是隐私所

博客不是隐私所,肯定还是会有一定限度。隐私之所以叫隐私就是因为它是需要隐蔽的、是私人化的、不宜公开的,这点明星和普通人一样。但是一些很即兴的感想啊、生活的点滴啊,肯定会记录在博客上的,倒不是不愿意和媒体讲,而是许多即兴的琐碎东西采访时不一定能想起来啊。我认为博客先是一种生活态度。

小链接

何谓“博客”

“博客”是继Email(电子邮件)、BBS(公告板)、ICQ(IM)(聊天软件)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它主要应用有三方面:一是新的个人人际交流方式;二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过滤和知识管理;三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出版。其中,尤以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传播出版而引人注目。1998年,原始的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率先捅出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绯闻案,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博客的力量;2001年,9・11事件使博客第一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发源地。当时,几乎所有的主流网站都因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时,博客网站脱颖而出,全球最大的Blog服务提供网站“”上出现了上百个报道“9・11”的个人博客站点,了无数业余照片、录像和现场录音,有目击者的亲笔描述,也有急迫希望得到亲友消息的恳求,远远超过了专业记者;博客现象的发展,尤其是博客展示出的巨大的传播力量,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可以说,博客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个人性,开放性和交互性。

在中国,“博客中国(Blogchina)”于2002年8月率先引入博客理念。至今,各类博客网站虽然已经发展到五六百个,但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由民间个人网站提供服务,还缺乏主流网站的加入,资源有限,技术手段不完善。

・网论・

试问有哪家媒体,将各色沾点儿文化边的人网罗一空?新浪做到了。这就是话语权。你要是还没在新浪上开博呀,嘿,还真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张靓颖一句“我来了,广州!”赢得数百条回帖和上万点击量。

现在的明星博客就是“杂种”:“杂”――各色杂拌儿――抖搂貌似真实的生活细节,绝对不隐私地满足窥看欲,小黄瓜敷脸可以写1000多字,也有人把各种演出公告发在上面;“种”――多重变种,比官网看起来平等;明星在媒体采访之外,主动选择呈现自己的个性细节、个性塑造。

以前看博客不是看博客的生活,而是看思想。现在,博客名人化把窥探明星隐私公开化合法化了,明星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成了宝。读者能坚持下去,不知道明星能不能坚持下去。如果明星也可以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价值观,审美情趣、喜好展现出来更好。

博客是不是明星本人写的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他们倡导的是什么?如果是一些真、善、美的东西,能够对他们的“粉丝”起到正面的作用,就变成一件好事了。不能要求每一个明星都具备文人的素质,但是如果他们的博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好作用了,我们就应该鼓励。

上一篇:从同情到爱情有多远 下一篇:“吃白食”的父亲(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