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文化课课程设置意义

时间:2022-07-24 04:52:27

浅析中国文化课课程设置意义

【摘 要】随着汉语热的兴起,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由于是新兴学科,所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以及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本研究针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具体问题,最后提出设置合理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文化课课程设置;建议

一、选题背景

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升,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汉语热持续升温,主要表现为学习人数高增长、学习目的实用化、学习领域多样化。然而,目前我国对外汉语师资人才的培训模式无法适应海外汉语教学需求,缺乏独立的依托性的学科,开设的课程比较狭隘,主要分布在中国语言文化、外国语言文学等领域,没有正确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不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不利于培养综合性的汉语推广人才。为了解决汉语国际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知识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培养满足世界各国汉语学习和汉语教学需要,我们必须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文化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因此,进一步完善文化课程的设置,使教学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这次课程调查研究,系统的分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文化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这不仅区别了单纯的语言知识教学,也明确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为今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2、实践意义

由于对汉语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不符合汉语教学人才发展的培养方案设置和实施,所以就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突出重点,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符合中华文化传播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往往对培养者的文化素质不重视,所以科学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必须提高对文化课程的设置。不仅满足汉语教师人才培养需求,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自身文化素质。因此,调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十分必要【1】。

三、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此次问卷共发放225份,其中华科,武大,湖大各50份,华师75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30份,其中华科23份,武大19份,湖大24份,华师64份,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精确地分析和整理。

四、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分析

1、汉语教学学习者目标分析

分析学习文化课程目标,可以推测出学习者的不同动机。根据托马斯教学心理学理论,将学习动机分为内动机和外动机【2】。从上表可以看出,内动机占64.6%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是源于内动机,即学习者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为了丰富自身文化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者加强了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外动机只占35.4%,不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而是由于外部因素―进行外语教学。所以要学习文化知识。

2、培养对象的知识背景分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学生基本上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所以培养对象对各类文化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异。从表格中可以得出,文化风俗占比重最高43.0%,如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所占比重比较高,这是由于风俗文化与日常生活比较密切,学生可以不经过课堂学习就掌握了。而文化知识所占比重次之占29.1%,主要是文学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这些都是通过课堂或者教材系统学习得到的。文化技能所占比重相对最低27.9%。总的说,无论是文化知识、文化风俗还是文化技能学生都十分重视,所以要重视对培养对象综合能力的培养。

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内容的分析

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的文化传播和才艺展示两门文化课的内容进行对比,文化与传播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对于传播的技能比重较少。而才艺展示注重文化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技能训练的比重。

4、汉语教师教授方式分析

对汉语教师传授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文化传播课还是才艺展示,都注重用语言传递和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而对实践训练不够重视,比重教小。所以,对汉语教学今后要注重对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培养对象的实践能力。

5、汉语教师的思想品质要求分析

从上表中分析可以得出,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中国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才艺基础,更重要的要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三个方面均衡发展缺一不可。

6、课程的专业培养方式分析

从表格中我们分析得到,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培养方式基本符合要求,但是仍然存在潜在问题,培养方式与要求背离。

7、通过汉硕课程学习收获结果分析

通过上表,我们分析认为通过汉硕课程学习,学生收获了不同结果。其中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收获不大,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了解了中国文化知识,剩下的对教学方法、中国才艺有了解。说明课程存在严重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开设的文化课有哪些缺点

(下转第50页)

(上接第47页)从上表中,我们看出,汉硕课程在各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缺乏实践,所占比重达38.0%,学生自主动手能力比较欠缺;其次,老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枯燥,所占比重27.0%,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程设置建议

1、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原则

①知识性原则。知识课程是核心课程,所以要尽量覆盖汉语教师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应包括语言、文学、历史、民族风俗以及汉语作为第二教学等知识。②技能性原则。技能课程的设置应作为对知识课程的补充。包括中国功夫、舞蹈、音乐等方面。汉语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不仅要具备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一些才艺技能。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保证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实践性原则。实践课程是能力的实际操练,培养学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是对之前知识课程所涉及理论知识的补充,是在了解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的实际操作,这种实际操练在实践课程中体现。

2、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建议

第一,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文化课程所占的比例要略低于汉语语言教学。在课程设置的时候,不能过于重视语言知识教学,而忽略中华文化的教学,要适当拓展文化课的教学领域。第二,开设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课。设置文化对比课程,培养文化差异意识。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避免由于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产生文化冲突,能迅速融入异国文化中。第三,开设跨文化交际课。一方面教师到海外大多会出现“文化休克”;另一方面教学对象也会对汉语及教师产生某种程度的“文化休克”,这双层“文化休克”,如果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汉语教学。所以,开设跨文化交际课是必要的。第四,开设教师技能培训课程。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教师的技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包括设置仪态训练课程和开设心里素质课程。汉语教师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谈举止。如果教师行为举止懒散邋遢,那就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很难树立自己的权威,严重的时候会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仪态训练课程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在异国教学中,教师由于文化休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里压力。所以有必要设置一些关于心理素质的课程,让教师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第五,开设实践课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的学生都是实用性人才,所以设置实践课程很重要。可以组织学生开设文化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

几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使得全球产生了汉语热。派往海外的汉语教师人数逐渐增加,为了适应这种形式,进一步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鼓励高校以培养教师的能力为主,设置合理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胡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托马斯・菲斯克,约翰・麦克卢尔.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王诗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探究城市“老年漂”的现状 下一篇:论体育资源的价值及对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