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文化心灵培育

时间:2022-07-24 04:42:37

人文素养发展为核心的大学生文化心灵培育

摘要:当前,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由于人文素养教育是推动大学生文化心理塑造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必须从加强人文素养入手,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

关键词:人文素养 文化心灵 培育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一方面要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另一方还要通过多层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其中,对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尤为关键。文化心理应当是在人文素养影响下的大学生的诸多素质的综合表现。大学生的文化心灵塑造之所以在大学生育人工作中尤为关键,还在于文化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社会元素”。

一、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

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与其人文素养的习得、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塑造大学生文化心灵,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高雅情趣。因此,要塑造大学生的文化心灵,应当基于人文素养的发展,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大学生的哲学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教育出发,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

二、当前,必须重视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

1.社会功利主义导致对大学生教育的缺失。一个时期以来,我们都重视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而忽视了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种社会功利主义思想也使得当前的教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上都重视学生的专业发展,而对学生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缺乏应有的教育,另外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之外,其他诸如待人接物、社会交往、团体合作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很少,导致学生们人文素养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精神世界的内容贫乏。

2.社会多元思潮和价值观导致大学生文化心灵缺失。当前,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推动了社会思潮的涌动,使得多元价值取向充斥,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中,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现代大学生处于价值观选择迷茫、道德倾向难以确定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心灵发展的定格摇摆,难以汲取到有价值知识和营养。

3.大学生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文化心灵的脆弱。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很多学校的学科特色明显,但其人文教育不足,虽然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对大学生教育的宽专业、厚基础,讲究教育的人文化,也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一些人文教育的课程,但是从实践的应用来看,收效不一。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文素养单一,专业性强,缺乏丰富的人文元素,使得大学生的文化心灵脆弱。

三、必须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入手,强化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引领,为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由于多种文化冲击,多种价值标准并存,使得大学生对文化的追求过程中,存在理性的辨别和判断,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先阶段迫切需要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鼓励他们的爱国精神,向他们宣传和灌输社会主义荣辱道德标准,激励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图强,勇于探索,甘于奉献。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教育,促进大学生对这种价值认识的内化,使他们真正夯实主流文化思想,获得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2.重视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自觉与自信。高校在育人工作中,应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使他们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要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视传统包容、共促发展的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在当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善于处理人际交往,能够包容人际关系中彼此缺点,化解存在的矛盾,使他们能够自我构建良好的社会关系,得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互通、互相满足和互相激励。

3.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世界先进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的层次提升。作为西方文化,固然有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立,但其中也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必须法律制度完善,人们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强烈,讲究和重视人人平等,重视个人的发展等,这些都对于丰富我们的文化认知,提升人类文化意识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大学生的文化心灵塑造方面,可以增添更为丰富的内容,有利于大学生文化心灵发展层次的提高。

四、应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

1.重视高校课程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大学生文化心理塑造中的功能。首先,高校应增加人文课程设置,增加对大学生进行文学、艺术、体育、哲学、法律、历史等多种人文学科的教育,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尤其在人文课程教育中,要有意识地使大学生将人文素养的提高与社会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课堂采用启发、实习、实践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对实践的认知,促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从情感认同,到理性认知,最终达到实践能力的提高,推进他们文化心灵的健全发展。

2.充分利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来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塑造。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阵地,尤其是他们通过参加、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强化他们密切合作的精神,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社会认同、情感发展、思维训练等方面都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推进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发展。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形象,对人们影响大的特点。尤其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富含丰富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人文知识,高校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浏览校园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步提高,从而推动大学生文化心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 文化心灵的自性化:《诗经》与文化无意识探索[A]. 张文新.[C].: ,2009:276.

[2]陈墨. 凤凰的颜色:朱石麟的政治衣冠、商业拳脚、文化心灵[J]. 当代电影,2012,(1).

备注: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GH—234

上一篇:浅谈小学藏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 下一篇:重视学生个别差异开展作文分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