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框架桥涵施工技术

时间:2022-07-24 02:33:11

高铁框架桥涵施工技术

摘要:高速铁路框架桥在各新建铁路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要点,对关键性技术的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铁框架桥涵施工

1 工程概况

该铁路客运专线第Ⅰ标段沿线地质构造复杂,软土是本区段主要特殊地质,具有压缩性高、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触变性的特点,一旦受到扰动,软土的强度明显下降,甚至呈流动状态。地层结构为地面标高2~5 m之间,表层为第四系淤泥质黏土,流塑,厚0.5~2 m,下为淤泥、淤泥质黏土,局部为泥炭,夹较多的腐烂植物,流塑,一般厚15~45 m;底部多为粉质黏土、黏土,夹碎石,软~硬塑,厚8~20 m,下伏卵石土或基岩。

基于以上地质情况,本区段中小桥涵主要采用框架结构形式,主要有2座框架中桥及4座框架小桥、12座框架涵。由于地基处理情况复杂,桥涵基坑开挖深度为4~9 m,施工难度相当大。为此,项目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方案和措施,通过工程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施工经验,但也有失误。通过总结吸取教训,希望能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2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要点

2.1承台桩基础施工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及降低工程造价的设计原则,本区段框架桥涵承台基础为打入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

依据框架承台基础设计的管桩规格、长度及承载力要求,结合现场地质条件,项目选用DD-45型柴油锤打桩机施工。管桩施工应首先控制好管桩的垂直度,在沉桩过程中应始终用2台互成90°角的经纬仪观测监控桩身的垂直度。第1节管桩垂直度控制是关键,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管桩接桩采用桩端板焊接法,上下节管桩的中心线偏差不超过10mm节点弯曲矢量不大于1‰桩长。连接处法兰盘表面要清理干净,上下节间隙应用楔形铁片垫密焊牢,焊接采用电弧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坡口槽周围分三层对称环缝焊接,每层焊缝连续饱满,由3个焊工同时对称施焊,减小焊接变形。焊缝宽度不低于10mm,焊缝高度不低于8mm,其焊缝外观质量满足二级焊缝要求。焊接完毕后应自然冷却10 min后方可继续沉桩不得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沉。

采用控制标高和控制贯入度来决定收锤标准。摩擦桩应按桩长和标高控制,桩端位于一般土层的端承摩擦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的黏性土及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类土、风化岩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控制为辅。打桩过程中应认真详细的记录接桩、施焊等各种作业时间,每打入1m的锤击数、全桩总的锤击数、最后10击的平均贯入度和最后1m的锤击数等。

2.2基坑开挖

针对地区淤泥粉质软土的特点,为了节约用地,有效利用好施工红线内用地,基坑施工中项目采取的2种基坑支护形式及方法。一是对于开挖深度小于5 m的陆上基坑,采用H型工字钢桩墙结构支护和放坡联合应用。二是对于水塘及小河内的框架桥承台基础,开挖深度为7~9m,采取先筑岛填土,后施工钢板桩围堰支护的方案。

型钢桩墙结构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基坑边缘施工成排的H型工字钢,随着基坑的下挖,一边放坡一边将H型工字钢向下压至高出基坑底标高1/3 h(h为工字钢长度)高度。放坡是给H型工字钢桩墙结构侧壁上土压力减载,防止周围土压力过大,造成型钢桩墙侵限影响承台施工。基坑紧邻便道一侧采用钢索对拉H型工字钢桩墙,便道铺架上旱桥,保证施工道路畅通。本支护形式适用于基坑深度较浅,同时周边环境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

利用钢板桩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锁口紧密、封闭渗水、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对水塘及小河内的框架桥承台基础深基坑,采用钢板桩围堰支护。钢板桩围堰基坑支撑的施工与基坑土方开挖按“先支撑后开挖,分层支撑分层开挖”的原则进行,如图1所示。根据现场的支撑材料和开挖深度,项目采取在钢板桩内侧加二层或三层围檩并设置刚性支撑,每层围檩采用双60a型工字钢,四周每个角设置边长2m、5m直角三角形,斜边采用直径53cm无缝钢管作加强支撑,中间纵向对撑2道直径53cm无缝钢管。根据现场工程实践,钢板桩围堰保证了整个工程施工正常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虽然支护结构有较小变形,但未影响正常使用,造成周围土体结构的失稳。

图1承台基坑开挖及支护图

2.3模板及支架安装

为达到框架混凝土外观质量美观,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是关键,因为混凝土的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与模板直接相关。模板采用单块大平面组合钢模板,对于跨度大的框架桥顶板采用高质量的竹胶合板做模板,框架桥涵上下倒角(梗肋)部位采用定型钢模。对使用的钢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有翘曲变形,应进行修整,仔细打磨抛光,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采用竹胶合板时,宜使用专业切割机裁割,防止出现毛边、破茬,以免竹胶合板遇水变形。模板接缝处理目前较常用的就是在缝隙处压海绵胶条或橡胶条,缝隙细小的可用玻璃胶或腻子直接密封。

模板支撑设计应先进行内外受力计算,模板支架体系根据模板及混凝土的荷载和支撑体系的刚度进行布置。框架桥涵顶板项目采用满堂钢管支架施工,支架平面间距为70cm×70cm,如图2所示。墙身两侧模板拉杆采用对拉螺栓,单块模板拉杆孔布置相对平直,穿插螺栓时外套PVC管。支撑模板的水平钢楞可用双排钢管、槽钢和矩形楞木,尽量采用整根杆件,接头错开设置。支架立杆和斜撑下的承力面应平整垫实,并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受压面积。此外还应根据支架受力的稳定性,在立杆受力大高度方向布置水平撑与剪力撑。

图2模板支架搭设图

2.4混凝土施工工艺

项目施工管段所有框架桥涵都采用明挖基础现浇,框架中小桥混凝土分底板(含下梗肋)、边(中)墙身和顶板(含上梗肋)3次浇筑。浇筑框架身底板(包括下梗肋)时,预埋边(中)墙身钢筋。当框架底板混凝上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后,再绑扎边(中)墙身钢筋,一次浇筑边(中)身混凝土。其中在框架边墙内预埋拉模螺栓,待边墙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再搭设顶板模板支架,确保支撑体系受力稳定。而框架涵洞因孔径小,框架结构尺寸小,浇筑时分先浇筑底板(包括下梗肋),再浇筑墙身和顶板2次浇筑成型。

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采用串筒或溜槽等下料,避免混凝土离析。混凝土的布料采取分段分层铺料,可以从一端开始向另一端,也可以从中部开始向两端对称铺料,使浇筑的混凝土面呈斜面层次,全断面推进浇筑。或者从下向上一层层的、呈水平层次浇筑方法,都必须按照分段、分层地进行浇筑作业。振捣混凝土时要控制好振捣间距和浇筑层厚度,振捣新的一层,应已浇混凝土5~10 cm,保证上下层紧密结合。振动棒操作时应快插慢拔,控制好振捣程序,掌握好振捣时间,做到不欠振、不过振、不漏振。

2.5拆模与养生

混凝土的拆模要综合考虑,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又不能因拆模损害混凝土。本区段框架桥涵所使用的混凝土为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框架桥涵边墙拆模必须控制在浇筑混凝土6d以后,顶板拆模必须达到同条件养护试件满足设计强度100%后进行。

为使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框架桥涵采用自然养护,用湿润的土工布将外露混凝土和模板表面覆盖严密,并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生,始终保持混凝土面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形成早期裂纹。拆模后,先用土工布包裹墙面,再用塑料薄膜封包,利用混凝土自身水化热蒸汽进行养护。

3 关键性技术的控制

3.1模板工程工艺控制

模板拼装配模前应根据配模面的几何尺寸及形状绘制配模图,保证浇筑的结构物既符合设计几何尺寸,又满足一定的外观质量要求。脱模剂的选用很关键,项目通常采用优质的机油与柴油按一定比例勾兑成脱模剂,掺和柴油可降低机油粘度,增强气泡上浮逃逸能力。涂刷时要用棉布蘸少许拧干,均匀涂刷,不得涂刷得太多而造成淤积或流淌的现象发生。刷好后注意做好防护,防止灰尘、杂物、碎屑等附着在表面上,影响将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模板安装好后,应保证接缝横平竖直,接缝处外漏的海绵条要仔细切除干净。模板的拉、顶、撑各个部位要认真检查每一个支撑是否可靠,每一个螺丝是否拧紧。浇筑混凝土前要再复核一遍模板的平面尺寸,垂直度及标高,确保模板安装准确无误符合设计要求。

3.2混凝土工程工艺控制

浇筑混凝土时如采用吊车吊送入模,入模处的坍落度应控制在8~10cm的范围内,采用泵送混凝土在入模处的坍落度应控制在10~14cm的范围内。在浇筑墙身底部混凝土时,应适当减少粗骨料的用量,以防止底部出现“烂根”现象。对于框架顶板浇筑时,先以较快的速度将顶板满铺一层,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运输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特别是坍落度要稳定。选用有丰富振捣经验,并具有一定责任心的工人振捣。根据振捣范围分组,一组为2人,一人负责粗振,一人负责细振,振捣时严格控制振捣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棒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注意保护层垫块处的混凝土振捣,使水泥砂浆充分包裹,或采取边振捣一小段边取下一小段垫块的方法,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垫块暗斑。浇筑过程中应加强对上下层混凝土顶面的砂浆浮层接触面的振捣,避免形成“砂浆带”分层和“波浪形痕迹”现象。

3.3外观修饰工艺控制

人们都期望浇筑出来的结构物,表面光洁,色泽均匀,但是往往由于施工技术水平差异不同的原因,难免造成一些外观质量缺陷。虽然不会影响结构安全,但是项目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饰,以臻完美,因此,对结构物混凝土外观缺陷进行适当的修饰也很关键。混凝土修补是一种细活,要由专人负责进行,严禁乱抹乱擦,出现颜色不一致、表面不平整等现象。拆除模板后及时处理,第一时间进行修饰效果最好,对不同的缺陷修饰方法各异。

对细小气泡或局部模板锈斑、油污可先用肥皂水清洗一遍,待表面水迹干后再用砂布将锈斑、油污擦磨干净;然后采用一定比例的黑、白水泥调制成中稠灰浆,对细小的气泡进行填塞性补浆,待达到一定强度时用细布擦去浮砂,最后采用一定比例的黑、白水泥混拌干灰用棉纱布将混凝土面抹擦一遍。

对于因振捣不密实出现的蜂窝麻面现象,砂斑线、泌水线的现象,须先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待表面无积水但较潮湿时,采用一定比例的黑水泥、白水泥、细砂、胶水组成的砂浆填补、刮抹平整,待达到一定强度时用砂布擦去浮砂,最后对局部或连同大面积范围,采用适当比例的黑、白水泥干灰擦一遍。

对于错台,要轻轻凿除,再用电动砂轮打磨平顺;墙身模板形成的拉杆孔眼,用高标号混凝土或砂浆堵塞密实,表面也应用适当比例的黑、白水泥干灰擦一遍,使之与周围混凝土颜色基本一致。

4 结束语

通过工程实践,框架桥涵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整体上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达到了线形美观、颜色均匀一致的目的。此外,项目对软基认识还不够,软土地基框架桥涵施工从技术和管理上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总之,由于施工环境条件具有多变性,要根据实际情况,边摸索、边总结,积累成功的施工经验。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高压电缆头故障的防治对策 下一篇:对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