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4 01:37:49

多元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摘要: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推动其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的转变,既是该门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本文从视唱练耳教学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谈起,就多个教学环节的多元化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其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多元化 视唱练耳 研究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中,将视唱练耳视为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对学生音准、节奏、和声等方面的训练,获得对音乐要素听、唱、写的能力。应该说,这一目标在音乐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还是较为实际的,学生们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音乐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升的当代社会,这一教学目标则凸显出了其单一性的一面,即该目标仅认识到了视唱练耳的技能性作用,没有认识到其在其他方面的价值。因此,需要树立起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多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以体现出这门课程的真正价值,满足当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要。

如对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视唱练耳本身也是一门音乐艺术,有着丰富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很多学生之所以对视唱练耳感到枯燥和乏味,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认识和学习这门学科。所以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引导学生先整体感受音乐,继而揭示旋律、节奏、和声等多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获得从整体到局部的审美体验。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便会把一条条视唱曲目视为一首小型的音乐作品,而自己也愿意主动去感受和体验这首作品,继而获得审美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相对于单纯的技术训练来说,这种对审美方面的培养,既拉近了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距离,也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的认知和感受音乐。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教学内容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对整个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主要内容是教材上的诸多曲目,看似十分丰富,其实在类型上十分单一。因为多种教材所选择的曲目都是西方音乐作品,而民族音乐、通俗音乐则很少涉及。这些西方音乐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似性,严重限制了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和审美感受的丰富。所以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民族和流行音乐的内容,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扩展。

如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与西方音乐相比,其在调式、旋律、节奏等多个方面都自成系统,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音程训练中,民族音乐以四五度的音程为主,其中旋律的构成又以大二度和纯四、五度以及小三度的运用比较频繁,这与西方音乐有着炯然的不同。通过这种西方大小调体系之外的音程训练,能够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为深入的感受和理解,也从客观上推动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如流行音乐。以节奏训练为例,流行音乐中的节奏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一些流行歌曲的节奏进行归类,将其分为四分、八分、十六分、切分等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节奏都有一段代表性的旋律,因为这些旋律本身就是为学生所熟知的,所以对每一种节奏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此外在音程听辨、音色听辨、和声训练等多项学习中,流行音乐同样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通过这种教训内容的多元化,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和体验得到丰富和扩展,真正发挥出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传统的视唱练耳中,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教师先用钢琴演奏出曲目,然后讲解曲目的要点,再由学生进行视唱。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但是却有明显的不足。所以应该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弥补或避免这种不足,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在今天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多媒体设施已经成为了标准配置,而且很多音乐类软件,如作曲大师、练耳大师等也都已经十分完备,将其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既能够让课堂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还能使之前的一些教学瓶颈迎刃而解。比如在音色听辨方面,传统的课堂中只有钢琴这一种乐器,难以满足多种音色的表现需要。而借助于多媒体,则可以将各种音色和音源引入到课堂中,既可以实现对作品实际演奏乐器的还原,还能够进行多种音色的组合,以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听觉感受。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当下教与学两种状况的全面反映,有着重要的导向、诊断和激励功能。传统视唱练耳教学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主体,量化分值是唯一的评价方式。这种唯一性使教学评价流于了形式,更像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体现出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也应该在评价环节上树立起多元化的追求。

针对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要打破教师是唯一评价者的惯例,引入学生互评和自评。互评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定,这种对他人的评价,既能够看到他人身上的优点,也能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些评价对教学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继而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学生自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很多时候,一两分钟的曲目演唱,并不是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反映,而通过学生自评,则给了学生以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补充和说明,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

综上所述,努力推动视唱练耳教学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既是对当下存在问题的纠正和补救,更顺应了该学科今后的发展趋势,正是该门教学一个重要的前进方向。本文也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多元化实施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给更多的视唱练耳教师以启示和借鉴,为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晓丹.浅谈视唱练耳教学原则及方法[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2]曾娴.探究视唱练耳有效性教学[J].科技信息,2011,(04).

[3]游姣婧.新时期普通地方高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初探[J].科技信息,2011,(03).

[4]文红宣.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与视唱练耳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

上一篇:论声乐教学中歌唱呼吸的训练 下一篇:浅谈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