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24 01:26:25

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在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摘 要:现行高等教育体制影响了高端拔尖人才的培养质量,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引入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实践性拔尖人才的培养助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 拔尖人才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53-02

拔尖创新人才虽然只是人才金字塔顶上的一小部分人,但他们能释放巨大的能量、作出巨大的贡献。采用科技创新模式培养本科阶段的拔尖人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何能将科技创新恰当地应用于拔尖人才的培养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通过大力营造有益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培育创新文化,建立创新体系,推进制度创新,消除传统观念的消极影响,形成宽容的校园创新风气;实施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学管理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建设,深化教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实践环节教育,实现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强化教学实践,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1 应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实施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

王兵等人早在2005年就结合当时世界的时代特征,论述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现实性和重大意义,对影响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传统思维方式、现行大学教育的局限、缺乏积极的心理取向等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成功经验,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素质、构建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等。同年周琳等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提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应从6个方面入手: 要着重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大学生的科技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科技创新的自信心;开拓教师的教学思路;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营造科技创新教育环境。张继德等人2008年对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教学型高校教育特征的界定,分析了教学型高校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因素,构建了以“六个体系”为主体的教学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框架。孙航等人2010年立足于大学生创新型精英人才的培养,针对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发掘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科技创新和实践载体为目标,以创新为核心,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载体设计为中心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组织模式。韦玉芳等人2010年研究了多学科交叉渗透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作用,研究表明采用多学科交叉渗透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科创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2 借助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拉动拔尖人才培养

2.1 制定具有学习促进和人才选拔双重功能的模块化科创实践项目

研究大学科技创新项目的类型,针对学生的爱好及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宜的科创项目,对于低年级的或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以验证型科创项目为主,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创新竞技型的科创项目,根据学生执行情况,可适当增加科创项目的难度和集成度。另外,还可将科创项目分解成难度不一的若干模块,并将其量化成不同分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完成各模块,获得相应分值,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基础教学,还能作为遴选拔尖队员的依据。

2.2 制定科学、公开、公正的晋级、遴选机制,促进拔尖人才成长

难度适当的小型科创项目,不但有利于攻克教学难点,而且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能建立攻克难题的自信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在此过程中表现卓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关竞赛的参赛资格,另外为避免学生将全部精力用于科创项目而忽视对基础课程学习,可引入一票否决机制,如当学生出现不及格科目,或班级排名下滑,或英语四级未能通过等问题时,可以限制甚至取消相关队员的参赛资格。

以多次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经验为基础,分析各类参赛学生的特点,结合组织参赛和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制定了基于“海选方法”和“逐级淘汰”机制的科创型拔尖人才的遴选办法。

2.3 研究与课程进度相适应的“实践、竞技型”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是科创活动的基础,而科创活动又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良好实施。由于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不能紧密结合,导致学生不知所学的知识有何用,更不知如何用,于是课堂教学就变成了应试教学。制定与课程进度同步的小型科创项目,将所学的课堂知识马上应用的科创实践,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听课,可以将注意力重新拉回课堂教学中。此外,对于基本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的拔尖学生,可以利用竞赛要求及增加科创项目的难度,促使其深化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根据各年级学生所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软件培训方案,对基础要求不高的软件可以在课程讲授之前学习,有利于对相关课程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课程教学填补理论空缺,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完成相关软件与理论课程的学习后,可以通过一些小型科创项目“练兵”。

2.4 课堂基础教学与企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

课堂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的讲解,而企业培训注重学员对工程技能的掌握,将二者有机结合对于科创型拔尖人才的培养大有益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主要关注基础理论,投入实践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学生即便产生了创新想法,也不具备实现构想的技能,于是创新想法变成了空想,而企业式技能培训有助于将理论创新变成现实,便于学生自由穿行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及相关视频教程,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如软件技能培训、机加技能培训、控制电路搭建培训等,甚至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培训。

2.5 “项目负责制”与“课题轮换制”相结合的拔尖人才管理办法

按照科研项目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对科创队员进行分组管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项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定期的课题组轮换制,有利于学生涉猎多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增进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同时尝试不同的角色,还有利于学生定位各自的发展方向。经过初期培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创知识,此时可根据每位拔尖人才候选对象的特点及兴趣实施分组管理(包括:机械设计组、自动控制组、人工智能组),并共同实施一个综合性项目,每组内部推选出一位德才兼备的子项目负责人,各子项目负责人直接对项目总负责人(指导教师)负责,各组完成了各自项目内容后,实施课题轮换,将所有队员打乱重新编组,再次实施另一科创项目,通过执行不同类型的科创任务,与不同队员合作共事,有利于确定队员的归属组别及合作者。

2.6 拔尖人才类型的评价方法

在对学生进行科创培训的过程中,注意对表现突出的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对于理论型、实践型、组织型拔尖人才实施分类针对式培养,并对相关人才表现出的特质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拔尖人才的识别与评价方法,以便更为有效地挖掘优质人才资源。在培训队员的过程中为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记录队员自加入团队到独立承担项目的整个过程,并量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中确定最能衡量队员成长情况的基本特质,进而建立不同时期的队员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队员对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表现及进步状态,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 结论

采用上述措施取得了如下效果:①将“海选方法”与“逐级淘汰”机制应用于拔尖人才的遴选,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危机意识,增强学习主观能动性;②制定与课程内容和进度相适应的小型科创项目群,实现课堂教学与科创实践的良好互动;③将“项目负责制”纳入到科创项目的管理体系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独立承担能力,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及质量。

(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上一篇:1982~我国教学设计发展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下一篇:数字化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教学优势及管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