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时间:2022-07-24 09:25:54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

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实验已暂告一段落,留在记忆中的是新教材注重科学探究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几年来,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教学,我着重从探究过程、探究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1.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包括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探究要素的能力,是对具体问题探究的基础。

1.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一般通过设置一些日常现象、自然现象、实验观察等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能否根据问题情况和已有的知识,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同时也考查学生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问题的能力。

例1:生活中经常用到白炽灯,根据你对白炽灯的了解,提出两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例如:问题:白炽灯的灯丝用久了为什么会变细?。

本题设置了学生很熟悉的家庭日常照明电器--白炽灯作为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根据白炽灯的构造和使用原理,提出两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这样的题目情境能够拉近学生物理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生产之间的距离,发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1.2培养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的能力。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解释的过程,猜想和假设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培养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经历提出猜想和假设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所起的引导作用

例2:请你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猜想。

"摩擦"的应用和防止在自行车的手把、刹车皮、轮胎的花纹等处都充分体现。本问题通过对学生非常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设置"摩擦"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提出"刹不了车","车子不能动"等猜想。

1.3培养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就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需要学生明确探究的要求,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目的。

例3:小李有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探究的主要步骤,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本题给出的课题是检验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与制作材料有关的猜想。要求学生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

1.4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的能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是得出所探究问题结论的基础,这类问题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探究方案,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例4: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1234567

H/cm024681012

F/N6.755.755.254.754.254.25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______N,第四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N;

(2)分析表中第一列到第五列数据,说明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第六列到第七列数据,说明____________。

本题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物体重6.75N,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得第四次实验时,物体受到浮力为2N,第一列和第五列数据比较说明物体未浸没时,物体浸入越深,浮力越大;第六列和第七列数据比较说明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1.5培养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论证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类题目的考查,要求学生运用归纳等思维方法,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收集的大量证据中找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结论。

例5: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对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时,测得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12345

U/V3.03.53.84.04.5

I/A0.280.300.310.320.34

亮度逐渐增加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2)小灯泡亮度变化规律是;

(3)除了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和现象外,你还能发现的问题是。

本题是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论证,找出电压越高,灯越亮和灯丝电阻是变化的这两条规律。

1.6不同实验,探究方式、重点不同。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探究过程中的要素不必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环节。

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是很抽象的,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以设疑、探究实验、解疑为教学方法的主体形式,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归纳总结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从不同物质的识别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明确研究同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规律、不同种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再让学生分组探究。

又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研究报告。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

2.探究方法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推理法、归纳法、模型法等,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是落实科学探究活动的保证。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例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实验中,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一长方形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本题答案是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铁块,记下测力计示数F1,若F1>F2,则木块下表面粗糙。在此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到控制变量法,保持压力不变,所以两次实验先将木块放在铁块上,后将铁块放在木块上保持压力不变。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日显重要,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使学生不仅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了解科学·技术·社会,逐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还学科教学的真实面目,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上一篇:注重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