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钢琴独奏曲尾声的功能意义与审美意韵

时间:2022-07-24 09:20:31

论中国钢琴独奏曲尾声的功能意义与审美意韵

摘要:不论何种体裁的乐曲,其尾声的作用都是对全曲的收束、概括和总结,但由于不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及情感的差异,尾声的作用也会有所侧重,即表现为不同的功能,如:补充的功能或综合概括的功能……不同功能的尾声在全曲中的地位及意义也会有所不同。中国钢琴独奏曲因其丰富的情感表现及独特的创作手法,必将在尾声中体现出多变的功能意义及丰富的审美意韵。

关键词:钢琴;独奏曲;尾声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91-01

一段音乐如同一幅绘画、一篇文章,总是为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审美意韵,如何将这种意韵得以延伸,尾声的创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补充意义的尾声

在乐曲主体部分结束之后,尾声在内容及情绪的表现上与前面主体结束时保持一致,使乐曲完满收束,即形成补充意义的尾声。这样的尾声除了在听觉上使听众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均衡感外,还可对乐曲的整体意境表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尾声对全曲进行补充,通常由以下几种情况:主体部分结束仓促,终止式较简短,不足以给人以完满终止的感觉;为了保持或增强主体结束时所达到的情绪高潮,加深听众的印象,使音乐如豹尾般响亮地结束;为了消融主体结束时所达到的高潮,以使乐曲在平静舒缓的气氛中结束。

在材料的运用上,补充意义的尾声通常会使用主体结束时的音调片断,有时也可使用新的材料或综合材料。在调式与和声方面,较少出现远关系的调式和声,突出下属功能与主功能,常出现主持续音等。

二、再现意义的尾声

再现,是音乐发展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一个乐思初次呈示之后,又在乐曲的另一个地方再次出现,就构成了再现。较为长大而完整的再现,即形成了再现部,这是三部曲式及奏鸣曲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较小规模的再现,可以出现在乐曲的任何地方。一首乐曲从头到尾都使用新的乐思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会成为一首让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再现的运用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主题乐思的隔时再现,使人铭记于心。

在乐曲的尾声中,常常会再现前面的材料,最常见的就是再现引子的材料,从而使音乐首尾呼应,结构封闭统一,如前面分析过的《彩云追月》;也可再现前面陈述的主题材料,加深人们对乐曲主导乐思的印象,如前面提到的《采茶扑蝶》。当然,乐曲的重要乐思也可在引子中陈述出来,这样尾声就具有了双重意义。如:钢琴曲《翻身的日子》,此曲是储望华根据朱践耳作曲的同名民族管弦乐曲改编的,表现了农民翻身做主人时欢天喜地,激动喜悦的心情,音乐风趣生动,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三、综合概括意义的尾声

任何事物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习惯回过头来概括总结一下,毫不例外,音乐创作中的尾声也常常会综合运用一前面各部分的片断材料,通过巧妙地结合,对全曲进行概括总结。不同的主题材料在尾声中进行重新编排,使不同的因素之间相互靠拢从而产生了统一的新面貌。

如:刘庄的《变奏曲》。该曲的尾声具有典型的综合概括意义,长达20小节,综合了主题和第二、三部分的材料,以使乐曲不因多次变奏而过于松散。尾声可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主题再现和小结尾。l-8小节为主题音调的清晰再现,以弥补前面各变奏造成的主题性格的模糊,但略有变化,将主题第一次呈示时简洁朴素的伴奏变为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伴奏织体,音响更加丰满而柔和。9-20小节为小结尾,其中9-12小节为第三部分变奏七材料的片断回顾,不是完全重复,但通过左右手的配合具有相同的击乐效果,节奏性很强;13-17小节是第二部分变奏四男生合唱片断材料的发展;18-20小节是全曲的末尾,再次对主题音调进行回顾,最后乐曲在商音上结束,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四、尾声的审美意韵

在本文的第一章第二节关于尾声的创作要求中提到,明代文学家凌朦初认为,最好的尾声为词意俱若不尽,正所谓情不尽而意有余,这种对尾声的要求在今天看来仍是进步的,它体现了尾声审美意韵的最高境界。同国画的写意性相同,中国戏曲及音乐也十分注重意韵的体现,有无意韵,常常是衡量一部戏曲或一首乐曲成败的关键。意韵是音乐艺术美的主要体现,尾声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为其丰富的审美意韵。

何为有意韵?曲学大师王国维概括道:“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叙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情、景、事大概概括了音乐创作内容的方方面面。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不论是写景、传情还是叙事都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意韵的,而在乐曲整体意韵的体现中,尾声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曲至尾声,其意无穷,好的尾声常常能使人回味无穷,再弹再唱而意更无尽。意韵的体现,离不开音乐创作的各个要素,是它们的有机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审美意韵。

参考文献:

[1]贾达群.结构诗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7.

上一篇:浅谈钢琴弹奏中的基本技巧――触键 下一篇:小议钢琴基础课教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