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旅》创作结构与钢琴伴奏织体分析

时间:2022-10-28 04:14:10

《冬之旅》创作结构与钢琴伴奏织体分析

摘 要: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时期新的表现手法,在以德、奥为中心的西方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抒发感情来满足和表现浪漫主义音乐家内心情感。本文论述的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以艺术歌曲形式写成的大型声乐套曲,充分体现浪漫主义精髓,套曲由24首相互联系的歌曲组成,1827年创作,舒伯特根据奥地利诗人威廉・缪勒的同名组诗谱写。它旋律优美,洋溢着难以描绘的浪漫和忧郁,戏剧性的咏叹与充满失望、无助的独白融会在一起,使歌词意境和细腻的钢琴伴奏得到自然而完美的表现,对后人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套曲《冬之旅》创作结构与钢琴伴奏织体的研究,显得格外具有意义。

关键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曲式;调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76-01

一、声乐套曲《冬之旅》钢琴伴奏的类型

《冬之旅》的钢琴伴奏音型、和声、力度等方面构思细腻,把诗歌的内涵用音乐的手段刻画出来。舒伯特在套曲《冬之旅》钢琴伴奏写作上运用了以下四种创作形式:

(一)支持性类型

此类伴奏形式是指在钢琴伴奏中重复声乐的旋律,伴奏以次要地位来强调和突出歌曲的旋律。

(二)造型性类型

此类伴奏形式是指根据歌词内容中所原有的形象,对音乐材料有意识的组织来实现表达,以补充声乐旋律中难以描述的内涵。《冬之旅》钢琴伴奏部分的音型表现手法极具特色,对整部作品的艺术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前奏、间奏、尾奏等声乐休息的部位,多处运用了造型性的创作方式。

(三)意境性类型

此类伴奏形式是指钢琴伴奏不重复声乐部分的旋律,也无具体的造型内容,但是作者通过其它手段;如和声、音型、对位来提示、烘托、强调歌曲的情绪、内容。

(四)象征性的类型

此类伴奏形式是指钢琴伴奏用一些象征性的音乐语言,来表达歌曲中的特定环境,使歌唱者在钢琴伴奏的提示下进入音乐形象。

二、声乐套曲《冬之旅》曲式结构及调性

套曲中24首歌曲,既相互联系成一整体又各自独立,以第13首《邮车》为界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流浪者因为失恋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但仍然会流露出对美好往事的留恋;第二部分则侧重刻画流浪者万念具灰,渴望用死亡达到解脱的无助。

歌曲的曲式、调式与调性是作品旋律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分析《冬之旅》,就先要从这部作品的曲式、调式、调性上总体把握开始,在24首歌曲中 :三部曲式12首、二部曲式11首、一部曲式1首;在调式上只有8首是以大调为主,其余16首作品都是以小调为主调的,小调的调式色彩这使整部套曲蒙上了一层忧伤、暗淡的颜色,突出“流浪”的主题,在整体上更加准确、形象的刻画出流浪者的人物形象,从《冬之旅》曲式结构可以看出舒伯特通常是用二部曲式AB结构、三部曲式ABA结构,如果超越了这一基本轮廓可以更尽情的发挥他的灵感和想象力,但他更注重的是音乐的内容,通过离调、转调、调替、增强尾声、在弱拍上加重音记号打破原有节奏律动方式来陈述内心的故事,使音乐具有一种歌唱性和流动性。在套曲伴奏方面,我们先正确理解钢琴处于以伴奏角色为主的创作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演奏手法,才能更完美的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冬之旅》是舒伯特对人生和现实认识的总结;也是舒伯特歌曲创作艺术成就的总结,在很多方面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所以很容易被世人所接受。在对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调式、调性和伴奏类型的分析后,其敏感,细致的创作使我深深的折服。套曲钢琴声部中不但具有丰富的艺术性,更用许多精湛的演奏技巧,需要我们来认识、研究和掌握。

三、结语

通过对《冬之旅》作结构与钢琴伴奏创作的分析研究,使我了解作曲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状况对其创作风格、方式的重大影响。保罗・亨利・朗曾经这样评论过舒伯特的伴奏声部:“由于作曲家吃透了音乐的基本因素,所以结果造成了人声与器乐伴奏的奇妙结合。”他从改变了以往伴奏只是简单的陪衬意义,而是充分利用器乐的创作空间,运用多重技巧,把伴奏部分纳入一个类似交响乐的结构之中,使声乐部分在展示不同景象的同时,伴奏声部还能起到补充、完善、加强音乐形象的作用。此外,在保持整部作品的曲意情绪上更是无可替代的。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把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这是雕刻在舒伯特墓碑上的话。这也标志着舒伯特的音乐时代已经载入历史的画卷里面,但他留给后人的“声音”是我们不断汲取营养的土壤,让我们沿着大师的创作道路不断探索,让其音乐的生命永远得以延续。

参考文献:

[1]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中国元素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应用 下一篇:谈西方“艺术歌曲”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