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正手进攻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2-07-24 07:09:11

对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马龙正手进攻技术的研究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龙在2011至2012年国际重大比赛的五场关键战役中正手进攻技术在前三板的抢攻、反拉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马龙在保证技战术打法均衡、攻防转换快速的同时,突出了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和命中率,无论是在发抢段,接发球后的反拉转攻还是相持阶段,马龙的正手技术尤为突出,更多的时候运用自己的正手积极上手压制对方。

关键词:马龙;乒乓球;正手技术分析

1.前言

随着当今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乒乓球比赛的节奏不断加快,对抗性不断增强,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无明显漏洞依然是乒乓球技术发展的方向。横板全攻型打法的日趋成熟已居世界乒坛的主导地位。而正手进攻依然是主导当今世界乒坛尤其是男子运动员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1],正手进攻为贯彻积极主动、在均衡全面的基础上突出杀伤力的战术方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行业内有句话叫:“反手得势,正手得分”,说的就是出色的反手技术可以为己方创造机会,但是真正需要一板致命得分的还是正手[2]!所以正手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前三板的争抢,影响攻防转换[3-4],也能影响到比赛最后的胜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马龙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阅读大量乒乓球技术方面的书籍,查阅了六篇有关于正手技术的文献,开阔看待问题的视野。

2.2.2录像观察法

收集马龙在2011至2012年国际重大赛事上的5场关键战役比赛录像,统计出结果。

2.2.3分段指标评估法

从研究对象比赛能力的整体出发,采用三段分析法(技术评估标准见表1)对研究对象在胜局和负局以及全场中发接发第一板后的抢拉,反拉和相持段的得分率和使用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依此来分析和评估研究对象的水平层次和实力差距。

3.结果与分析

3.1马龙发球、接发球后反拉技术的分析

比赛中马龙攻防转换快是他的一大特点,而正手以反拉代替防守,并经常通过正手高质量的反拉来转守为攻打乱对方进攻节奏是他攻防转换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发球轮主动发半出台或底线长球在对方准备不足抢拉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正手全台进行反拉得分或占据主动。在接发球时,马龙经常以拧拉或摆半出台球后迫使对方抢拉质量一般然后有准备的进行正手全台反拉转守为攻,既缓解了对手的发抢时自身防守造成的威胁,也给自身在接发球时减少了一定的压力。

3.1.1马龙发球、接发球后各项防守衔接技术的分析

通过表1对马龙发、接发球后的各项防守衔接技术手段的统计我们不难看出马龙的防守大多数是采用正手反拉这项具有较大杀伤力和搏杀性质的技术且得分率不低,有三场比赛正手反拉的使用率甚至超过了67%,分别是67%、67%和69%,对于5个不同的对手,马龙在防守时的得分手段几乎都是以正手反拉为主,而且正手反拉技术比反手反拉和防守技术的使用率多了一倍之多,这充分说明了马龙对于自己正手反拉技术的信心很强,而且最终的得分率38%、50%、55%、60%、47%也证明了马龙充分利用正手反拉这项技术为自己由守转攻、打乱对方进攻节奏的战术意图提供了保证。而反手反拉和防守虽在个别比赛场次中的得分率稍高,但整体使用率较低且这两项防守技术还无法与正手反拉的质量和在战局中所起的作用相提并论,这两项防守技术仅是作为马龙在防守时的辅助技术来使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马龙在发球、接发球后的防守局面中大多利用正手强行的全台反拉技术来转守为攻、打乱对手进攻节奏,利用快速和落点刁钻的正手反拉迫使对手出现失误或者陷入被动防守,积极地进行攻防转换并赢取相持阶段主动的局面,迫使对方出现失误。

4.2建议

4.2.1虽然近两年马龙在防守环节中依靠正手反拉技术转守为攻、打乱对手节奏的战术颇为奏效,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乒乓球的发展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隐患。世界比赛场次增多之后给运动员会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相应的疲劳,作为马龙现在尚处当打之年可能体能方面的隐患还不明显,但是随着时间的变长以及年龄的增大,马龙如还保持现在这样搏杀性质较大的防守战术时可能会显得力不从心。

参考文献

[1] 尤龙,安瑛,高纪明.中州体育,2010年01,42

[2] 蔡振华、张晓蓬、彭笑.[正手技术篇].乒乓世界.2008年10,44

[3] 成俊杰.体育科学研究.2010年01,12

[4] 吴敬平.解析正手拉球技术训练方法.楚天运动频道,2012年,72

上一篇: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思品课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