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

时间:2022-07-24 05:00:20

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张扬

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应思考怎样开发与利用人文课程资源,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21世纪的世界竞技场上,人才素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已逐步形成了新课程标准下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那么怎样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怎样解决我们常常听到的”个性”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要有个性化

学习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斯腾豪斯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实现创造性地教,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

教师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发挥的条件,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1、教师的教要具有开放性,要让学生能够发挥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独特的心理体验。其答案一般是不唯一的。2、教师对学生表达、思考应不加“限制”,要求越具体明确,越容易使得学生的思维趋于雷同。3、教师要民主、平等、尊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心理放松,是焕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为培养学生的个性营造氛围

在课堂上我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伙伴和领路人,而不是把自己作为一个“命令者”、“操纵者”,这样才能创设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对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沟通发展师生间的友好感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间跟学生一块儿活动、游戏;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平等对话,尊重、理解学生,始终如一地把学生视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的氛围形成以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自觉配合教学,接受教育,并使个性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找到了“用武之地”。

三、为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观念

过去的教学,大家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总以为老师这样说了,学生就应当这样做好,不能容忍学生出现缺点、错误和问题。用传统的理念来看课堂教学,教师认真讲,学生专心听,这种有条不紊的“有序”状态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片面地认为严师出高徒,把批评、惩罚当作与引导、鼓励同等重要的方法加以运用,导致强制教育方式的盛行,严重地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积极发展。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而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学生在认识世界、操作生活、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和问题时,就会发现,这正是学生积极成长的个性特征的主动体现。因此,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来对待,把学生的人格、性格和需求放在与知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走向成功,要培养学生在观察、思索和解决问题中思维的活跃性和独立性,亦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兴趣及对理性思考的信仰与依赖。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宽容、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幻想,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特别是善于接纳学生对教师的质疑,学生在提出问题中发展了能力。让学生敢于尝试——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允许学生在尝试中失败,指导学生从失败中爬出来,在“尝试——失败——成功”的循环中,使自己的个性获得发展。

四、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他们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如除了采取传统的讲述法,还适当地结合教材采用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辩论、表演等形式。如教学口语交际《小学生该不该看电视》,组织围绕“小学生多看电视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并举例说明。”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材料后,形成正反方对立,辩论会上,一组代表正方——该看,一组代表反方——不该看,其他代表旁听,主持人宣布辩论开始,正反方马上进入激烈的辩论,孰是孰非,各方积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做到理由充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侃侃而谈,辩论得一清二楚。辩者振振有词,听者主动参与评价,使得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这种形式既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又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个性得到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动力源和营养剂,兴趣能使学生受到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谁能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谁就能成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杰出人才。我们要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得到锻炼,用他们踏踏实实的脚步走出一条素质教育之路,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容难易程度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自主自立富有个性的人,而不是机械呆板、因循守旧的人。

上一篇: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